國二孝-13-陳韋伶
  我常常聽到有人會吃蛇肉、青蛙肉、兔子肉毽毽毽那些不是我會吃的肉,每次聽到別人說兔肉好吃時,我就會露出異樣的眼光,因為兔肉吃起來就跟雞肉差不多(網上查的),為什麼還要殺更多其他的動物來滿足自己。後來我才明白,有些國家沒有像我們有雞、鴨、魚、豬、牛肉可以吃,有些宗教甚至是禁止,所以才會吃其他的肉來補充營養。我不應該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因為在他們眼裡,我們才是最奇怪的,每個人的觀點都不盡相同,所以我應該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來觀看每一件事,或許可以更加了解大家的的想法,而不是只用自己主觀的看法,來批判每一件事情,導致這社會上存在「偏見」這個東西,大家因此無法相處融洽,對彼此無法包容,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國二孝-41-游森傑
  文化,世界各地都有著不同的習俗,例如:飲食、宗教、傳統毽毽毽等不同的習慣,像台灣吃豬血糕、印度信佛教、中國禮教等,不同的文化、習俗應該相互包容、尊重,雖然有些文化可能讓我們感到不適應,但也不能嫌棄它,因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文化,像台灣人一般打招呼是說「你好」或「O安」,而美國人說的是「Hello」、「Good ...」或「Hi」,不過毛利人是用他們傳統的觸鼻禮,使用鼻子碰觸對方的鼻子,但只能碰一次,如果碰三次的話就會變成「求婚」呢!

  於是我了解不同的文化也有可能因為不適應而鬧出笑話,理應去認識、包容一下不同的文化,才能避免好笑的事情發生。
國二孝-44-葉柏均
  依稀記得當時去土耳其,總是不習慣當地的飲食習慣,幾乎每餐都有沙拉、濃湯,餐點也大多都是乾的,吃了幾口便口乾舌燥,只有肉類的味道和台灣差不多。結束土耳其的最後一餐,導遊還特別帶我們到中餐廳大吃一頓。另一件印象深刻的是,有去住洞穴的民宿,感覺很特別,而且導遊還特別叮嚀要放小費,似乎是當地的習慣,給了小費會比較細心地整理,回民宿後便有舒適、乾淨的空間。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甚至於不同的家庭,都可能有不同的文化、習俗,小則飲食、生活習慣,大則信仰、習俗等等,皆有不同的意義和用處,或許自己無法適應,但也可能是他人的生存之道,不應反應過於偏激,有些習慣是好的可以效仿,有些文化是不好的,但還是要包容並嘗試改變,我們沒辦法同意所有和自己的不同,但能過好自己的生活,若對現在的生活不滿足,不妨效仿別人的方法,我們沒辦法做到完美,只有透過集思廣益,才能讓每個好都遠播。
國二孝-49-周法黎
  我們家的印尼看護是穆斯林,每天睡覺前,她會站在床上,穿著一件長長的黑袍,雙手緊緊握在一起,臉上帶著完全投入於其中的表情,她說她在向阿拉拜拜,求祂保護仍在家鄉的親朋好友,她一天必須禱告三次。她不被允許吃任何含豬肉的食品,與此同時,她每天,不管什麼天氣,都須穿著長袍,除了她的臉,身體整個背部都掩蓋住,在台灣如此炎熱的國家,肯定會不方便。

  當她外出吃飯時需檢查每樣食品是否含有豬肉,才能安心食用,每天禱告三次也耗費很多時間,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沒有人強迫她,她仍然遵守這些嚴格的規定。但當我看到她津津有味地品嘗那些無豬肉的菜餚,知道她所作的決定會被同文化中的人認可,當她把所有的信任和愛都獻給她所矚目的上帝時,臉上流著感動的淚,當我看到她和其他印尼婦女一起穿著長袍,看起來像她已在那群體根深蒂固時,我明白了她為何做這樣的決定,文化和宗教不僅僅是外在方面的表現,它是一種愛,一種生活方式,和她一起生活,讓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但在內心深處,我們都是由相同的東西組成,這些印尼人的信仰與生活方式,雖與我的不同,但重要的是與她們及世界每一種人和平相處,互相尊重與包容,建立友善、多元化的世界。
國二仁-04-李庭閱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化、習慣,而這些習慣不一定會使每個人都接受。每個國家打招呼的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大多都是握手比較多吧:不過在葡萄牙,他們打招呼的方式是親吻,在我眼中,這個習慣比較不衛生也很奇怪,當朋友有生病,就有可能因此傳染給自身,而且雖然是出於禮貌,但若是一個不熟的人或初見,應該難免會難為情吧;可是對於葡萄牙的人來說,這是禮貌、示好的象徵,若沒有以此方法打招呼,是非常失禮的表現。

  文化各不相同,不可只以自己的觀點去看所有的文化,這樣不僅僅會造成文化隔閡,更會促成歧視,尊重各種文化、包容各種文化,入境隨俗,降低造成歧視的可能性,讓多元文化能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