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一勝-23-藍心彤
我的快樂生活提案

  在人生這條路上,總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會遭遇到各種的事情,也會伴隨著種種的情緒。時而快樂、時而傷感、時而憂慮、時而樂觀......而這些充滿趣味的情緒,不論負面還是正面,總是陪伴著我們,進而影響到生活中的一舉一動。

  對我而言,快樂不需要刻意去製造;我常常因為日常的一些小事而感到快樂。

  在學校,我有一群朋友,他們都十分好相處,而我每天總是期待能與他們分享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我也樂於傾聽他們訴說生活中的大小事。不論煩惱抑或是喜訊,我們總是無話不談。

  我們也會一起運動,享受揮灑汗水的美妙、一起唱歌、一起玩遊戲、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鬧,憶起享受青春生活的美好。
和一群喜歡的人一起相處固然美好,但我認為,不一定要和朋友在一起才能快樂。我也喜歡在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聽聽音樂、閱讀一些輕鬆的小說,徜徉在文字的大海中、或是待在家,泡一杯可可,優閒地躺在床上看劇等等。

  不需要山珍海味、不需要出去旅行,不論是一群人還是一個人,快樂也可以很簡單。
普一勝-32-洪晨恩
我的快樂生活提案

  我是一個愛好棒壘球運動的一個高中生,興趣是假日時到國小,或是打擊場等地方打打球,抒解平常沈重的讀書壓力。打球的時光讓我感到非常的快樂,三五個好友一起約出來互打也互酸彼此,但也都不會太過於在意,開開玩笑,笑著笑著就過了。而我自己往往是那個第一個開口嘴別人的人,來打破打球時過於煩躁悶熱的氣氛。平常我們的一大樂趣就是觀看世界各國的職棒比賽,我們最喜歡不是其他國家的,而是我們台灣自己的中華職棒。我們彼此也很奇怪,都支持不同的隊伍,有的是球迷最多,球員整體素質相對較佳的中信兄弟。有的則是選擇在地的樂天桃猿隊。而我比較特別,支持的是球迷相對較少,但是富有向心力的台南統一獅隊。我們雖然彼此支持不同的球隊,有時甚還因此吵架,但我們仍然是一群熱愛棒球的好朋友——這就是我的興趣構築出的歸屬感。
普一勝-34-高儒毅
快樂的家

  家是個避風港,更是個愛的聚集地,不論我們在外面經歷了什麼,回到家裡,所剩的就只是溫暖與幸福,在那裡,有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最親密的家人,他們有時也會責罵我們,但其中所包含的卻是滿滿的愛意。

  我的父母與我之間的關係是密切的,能有一種出自於內心的真誠關切,這種關係使我產生一種歸屬感。小時候,父母總是守候在我身後,哭了,是他們在身旁安慰;笑了,他們也跟着開心;餓了,他們會弄好吃的給我們吃。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幫我處理。

  記得有一天,我正放學回到家裏時,便聽見媽媽關心的話,說:「讀了一天的書,肯定累了,先過來吃點東西吧。」說着便把一杯牛奶放在我的手上。不知怎麼的,心裏甜甜的,美美的,有一股說不清的幸福頓時流遍了我的全身。也許,這便是被人關心的滋味吧!

  我的家,是幸福的家,是充滿關心的家,更是充滿溫暖的家,我喜歡我的家。
普一勝-35-張茗崴
在生活中尋找快樂

  我常常在空閒無聊之時,找一些樂子使自己心情放鬆,又或者在傷心難過之時,做一些能使自己開心一點的事,通常我都會左顧右盼,然後看到令我好奇的事物,就會慢慢去了解、投入它。

  在無聊的時候我可能會看看英文小說,比起硬背英文單字,我覺得看英文小說不僅不需要心思死記單字,還可以跟著內容有情緒起伏,可以讓我心靈放輕鬆融入到書的環境中。在難過的時候我可能會去操場打打籃球,在投進三分球時就大聲叫出來,把心中滿滿的不滿及不悅都可以釋放出來,清空思緒重新開始,投進時也會很有成就感,可以使自己的心情變得更加愉悅,對我來說是一舉兩得的樂事!

  在剛開學時,周遭的同學都還不太認識,所以我就趁微課程分組時盡量跟他們同一組,希望可以多認識他們一點,在課程結束後,我們真的培養出了好感情,有難同當、有樂共享,在變成好麻吉後,我們也時常互相去對方的家玩耍;一起去電影院看電影,感情一直不斷的累積,甚至我們都覺得對方就像是自己的家人一樣!

  我媽也常常帶我們全家來個家庭旅遊,並且找野外露營的那種場地,訓練我們團隊分工的技巧和野外求生的技能,在剛開始時常常出現默契不佳,導致晚餐沒得吃之類的問題,但幸好有了這些教訓,我跟家人們在互相討論交流,漸漸培養出好默契,直到現在的心有靈犀一點通,整個過程既艱難又存在許多樂事,我很慶幸我出生在一個互助互愛的家庭,我才能安穩地學到越來愈多東西。
普一利-09-陳宥芯
學校時期我的交友

  在以前學校的生活中,我會為了聊天而聊天,從而尋找當中的歸屬感,但相對在其中的情緒也夾雜著我說不出口的尷尬感,且在沒有話題時我會煩惱會尷尬,而現在我了解我是比較內向話比較少的人,所以現在我也不會說一定要有話聊,我有時下課我會坐在位置上,然而也會有人來找我聊天;或是室外課時有人會等我一起走;又或一起去買午餐,我覺得當下的心情才是真正的歸屬感。將自己打扮乾淨,多笑,成績至少維持在中間,遇到不會的事或題目尋找他人的幫助,而被吸引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相反的,如果是為了交朋友而交的人,雖然可能也會是真朋友,但分開的機率也更大。以上是我現在的想法,也不知道這樣的歸屬感是不是真正的歸屬感,在未來的路上我會繼續尋找,繼續探索我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