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仁-22-鄭宇庭
  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由於我們提倡自由平等、尊重各種文化的環境,所以大家現在能在各地看到不同文化的蓬勃發展。

  例如客委會為了感念山林間提供居民賴以維生的油桐、香茅油、樟腦、木炭、玉米與茶葉等,向土地、山神、天神祝禱而舉辦「客家桐花祭」這個活動,蘊含客家文化傳統、肅穆、潔淨、虔誠、祈福的精神,以及大名鼎鼎的美濃油纸傘在客家的習俗裡,油纸傘是一種吉祥物,除遮陽避雨外,更是心中吉祥的象微,有著圓滿、早生貴子、多子多孫、團圓等意義,在男孩16歲成年禮時,親人也會送紙傘給兒子,表示兒子已成年。

  再例如傳統原住民發明的竹筒飯,每次聽到社群媒體的形容報導,都有一股跑到山上砍竹的衝動。其實,台灣的小吃因為各種傳統融合,除了美味,還有經過融合而發展的新美食,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首推珍珠奶茶,說是揚名國際也不誇張,還有”臭”名遠播的臭豆腐,可以說是另類的美食外交啊!

  我所知道的台灣文化是一個包容、接納的文化,而且對人和善,最常聽到外國人對我們台灣人的印象就是人非常善良,說台灣是寶島,除了地理因素之外,其實更多的是讚美我們台灣人的內在文化,所以我以生在這片土地上,而感到驕傲自豪!
國一仁-33-邱大哲
  台灣擁有十分多元的文化特色、不管是在音樂、建築、美食或藝術方面,都非常豐富。其中我最想探討的是台灣的美食文化。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台灣,我們可以吃各式各樣的小吃,比如說:臭豆腐、滷肉飯、肉圓、珍珠奶茶等,而我從小就是一個極愛吃的人,自然是吃了很多遍,連這些食物的歷史,我也略知一二,例如:我最喜歡的滷肉飯,是台灣早期生活較艱困,一般人買不起豬肉,有些人就去肉攤索取些零碎肉塊,回家後以醬油滷製過後淋在飯上,就成了最早的滷肉飯。在台灣不只能吃到在地小吃,也能吃到一些異國美食,如炸豬排、牛排、咖哩等,而這些料理在台灣人的「改造」和「研究」之下,成為了台式炸豬排、台式牛排、和台式咖哩,而這些「改造」,也使臺灣的美食文化變得更豐富。美食文化在台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象徵,也希望台灣能將此文化推廣到全世界,使更多人認識台灣。
國一愛-08-邱婕寧
  身為一個正港ㄟ台灣囡仔,在這片有著「福爾摩沙」的土地上,不知不覺也生活了12年,一定對這裡有所了解,當你聽到「台灣」兩個字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呢?啊~一定是消暑又有嚼勁的珍珠奶茶,和香氣四溢的蚵仔煎對不對!你以為只有這樣嗎?那你就大錯特錯囉!讓我來告訴你唄!

  每當出國的時候,就會發現「疑?怎麼跟我記得的不太一樣?」像是在火車站、地鐵站的時候,台灣人會向右邊靠,左邊讓給在趕時間的人;但在日本,卻是跟我們完全相反,在那裡我們要向左邊靠,右邊讓給趕時間的人,這讓那時候年幼的我產生了一個大大的疑惑?然而媽媽告訴我,因為日本人大多都是左撇子,這訊息讓我恍然大悟了!

  在飲食文化方面也是,你曾經是否想過,為什麼去日本吃拉麵時,都會配一杯冰水呢?明明已經是寒冷的天氣了,在台灣幾乎都是喝熱水或熱茶啊,原來早期,冰水被視為一種得來不易的東西,是用來招待客人的,而且吃飯時幾乎都會有醬油、哇沙米;在台灣大家最喜歡吃小吃了!配上蒜泥、醬油、蔥花、醋......這些都是吃飯時不可或缺的配料,在路上,甚至可以每個人手上拿著一杯手搖飲,每天一杯已成為台灣人的生活習慣。

  台灣的文化各式各樣,因為新住民移入的關係,和網際網路發達,使台灣的文化更多樣性,我們應該要像公民課本所說的一樣,要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且尊重,才能使文化不失傳,也能增添社會中的色彩!
國一愛-11-張宇珊
  文化是人類為因應生存所需,創造、學習的成果,為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範圍涵蓋人類生活的全部。飲食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台灣的美食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太陽餅。

  台中的太陽餅赫赫有名,從層層酥脆的外皮到甜蜜的內餡,每一口都令我感到驚艷,在台中有很多店在賣太陽餅,舉兩種我比較喜歡的:一是創始元老太陽堂,在我阿公那個年代到現在都沒變的古早味。用豬油來增加香味的餅皮,配上濃密的麥芽糖,人間美味。二是創新口味的嘉味軒餅店,它的內餡是用鮮奶做的,餅皮也沒傳統的香,不過味道清淡,比較沒有負擔。兩者都是台中人精心研發出來的美食文化。

  太陽餅也有不同的吃法,許多親戚朋友認為一般乾吃法太過枯燥,會將太陽餅拿去沖泡熱開水,或牛奶、杏仁茶,可以沖去餅本身的甜味,還能提升營養價值,雖然我是沒有試過這獨特的飲食習慣。

  太陽餅是我最喜歡的台灣美食,也是台中重要的文化代表作,每當吃到太陽餅,就想再讚美一次那些發明太陽餅的先民,也希望這個文化永不消失,讓後代子孫們也能品嚐到這個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