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平-40-陳孟暉
  每個人的家庭應該都會有屬於自己家的特殊儀式,可能是每個周末都和家人出去吃飯、每個月至少都出去玩一次、每年都和家人出國玩等等,這些動作都可以算是種「儀式」。而儀式可以為家庭帶來甚麼效果呢?它可以為家庭帶來幸福感,也可以增進家人間的互動。

  我的家人食量都不大,每次出去吃飯都會點超過我們家的分量,但如果再少一道菜,那麼每個人都會吃不飽,於是,聰明的媽媽就想出了一個方法——把吃不完的那道菜分成一口一口,接著開始猜拳,猜輸的要吃一口,這個方法非常有效。有了這個方法後,幾乎就沒有再因為吃不完某一道菜而打包了,看起來很棒,對吧?但是我卻不太開心,因為我的運氣很不好,每次猜都輸一半以上,但是願賭要服輸,只好勉強地吃下去了。

  正也因為這個特殊的儀式,家人們之間的互動增加了,也帶來了娛樂,使得原本都在滑手機而沒有聊天的飯桌帶來了歡笑聲。
國一誠-08-張岑覓
 「儀式」是一種共同表達愛的方式,可以是在特定時間一起出去玩、吃大餐,又或者早上起床溫暖的一聲:「早安!」,睡前令人安心的擁抱。這些微不足道的舉動,都是一種傳播愛,且帶來幸福的方式。

  而在我們家,儀式是重要,還能夠帶來快樂的。每到沾滿喜氣的新年時,一家四口就會到賣場開始挑選迎接新開始的春聯,這渺小但意義重大的儀式,總是讓新的一年充滿歡笑聲。

  在選中那個適合的春聯時,一家人相視而勾起微笑,踩著幸福的步伐返回家中,準備為家門換上新的禮服。看著門上那一副充滿去年回憶的春聯,將它換成帶著新希望的祝福,貼上後,家人們都希望這個紅色祝福,能夠給我們美好的一年。

  每個家庭都有屬於他們的儀式,不同家庭都各有千秋,但其實都大同小異,他們都是為了表達愛意和製造幸福。儀式就像風兒般,輕輕不自覺地將幸福吹來,雖然力量微小,但卻有重大的意義,也給了每個人滿滿且巨大的愛和幸福。
國一誠-28-李承憲
  在你我的生活中,家,是最能感受到溫暖的地方,不管遇到再大的挫折,家總能夠接納我們,是我們永遠的靠山,然而光靠平常的相處是無法和家人增進感情的,有時可以全家出門踏青,有時可以聚餐,甚至坐在電視前看電影,都是凝聚家庭儀式感的好辦法。

  而我們家,每年總會花個三到四次的時間,親近大自然到戶外露營,和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吸收芬多精,在戶外需要大家一起搭帳棚,大家分工合作,到了晚餐時間,也是我最期待的時刻,大家會圍在火爐前取暖,趁著這難得的一刻,將過去這段期間發生的種種趣事分享給大家,總是能笑料百出,也無疑是我覺得最幸福的時光。

  升上國中後,能和家人出門玩的日子日漸減少,就算只和家人圍在餐桌吃飯,我也會好好把握這一刻的!因為這一刻我是最幸福的。
國一誠-37-許博宇
  一家人若是願意共同經營「家庭儀式感」,可以有效提升家人的幸福感和歸屬感,維持父母與孩子、兄弟姊妹間緊密的連結,彰顯對彼此的重視。常見的作法包括,週末一起到電影院看電影,一週一次的球類運動,一家人共同到超市大採購等等。

  而我們家的家庭儀式感,是「晚餐時間」。在小學階段,平日都是爸爸精心準備,沒有例外;上了國中後,雖然常常補習到八、九點,無法相聚一起享受晚餐的放鬆品味時光,常常覺得有點可惜。 

  幸好,貼心的爸爸一定會每道菜都留一點點給我,製作成一個小型的愛心便當,內心充滿感動。在沒有補習的時候,享受共進晚餐的氛圍,可以一起聊聊學校的事、有趣的事、好玩的事,這是我一天中最悠閒的時光。

  感謝爸爸親自下廚,製作營養均衡的晚餐,變換各種菜色,讓全家歡心又驚喜,牢牢維繫著我們一家的情感,也讓我更加珍惜生活中最微小的平凡幸福時刻。
國一誠-40-陳立崴
  家庭儀式感在家庭中像是潤滑劑,讓平淡無奇的生活變得更多采多姿。也讓家庭的向心力更為凝聚,默契更加。

  我們家的儀式感是每在阿公、阿嬤的生日時,姑姑、姑丈們就會一起回家慶祝。在酒過三巡後,必定會向壽星敬酒,說說吉祥話。所有的歡樂在客廳裡散發出來,笑容洋溢在每一個人的嘴角。緊接著,多人桌遊比賽就開始啦,每個家庭自成一隊參戰,遊戲內容每次都要不同的人想。雖然過程中有輸有贏,但幸福偷偷地在每個人心中發芽。大人與小孩的關係越來越親密。每次必玩的就是成語比手畫腳,看著大家踴躍上台表演,在台下的人也不甘示弱的舉手搶答。每次玩好許多遊戲,大夥總會帶著滿意的臉回家。

  在我們家的家庭儀式感中,我知道了家庭儀式感是在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家庭要有儀式感才能留下酸甜苦辣的美好回憶。
國一誠-44-黃柏綸
  走在「人生」這條漫長的道路上,一成不變的景色,又或者是那些每天都重複上演著的柴米油鹽,無一不令我們疲憊、厭倦。此時,擁有「儀式感」,就會擁有繼續行走下去的勇氣,充分的放鬆、充電,才能走得更遠。

  非同一般,「家庭儀式感」不見得必須是物質的、具體的,反而比較偏向「一種認真對待生活的態度」,給予彼此聚在一起的理由,更給予彼此深入瞭解彼此的機會和對家庭的歸屬感,「家庭儀式感」是對孩子正向的機會教育,更是增進家庭和諧度的最佳媒介。

  我們家的「家庭儀式感」是每天晚上在睡前找一段時間,彼此相聚,共同分享一天的所見所聞,亦或是共同探討對於事物的新見解,即使我們白天時並未在一起,也能透過每天短短的談話,對彼此的生活有所理解、掌握。

  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就好比裝在同一袋子裡的物品,免不了的,便是不計其數的碰撞和摩擦,透過「家庭儀式感」能夠讓他們有一個共同關注的目標,即使有所爭執,也能在彼此遇到困難時,同舟共濟。

  家庭儀式感,是幸福的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