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二和-40-黃子恩
  我覺得在生活中能為我帶來幸福感的儀式感有很多種,例如每天出門前和家人說再見,回家時聞到香噴噴的飯菜,再和家人一起看電視吃飯,這些看似平凡的事情都能為我帶來很大的幸福感,也有一種安全感。

  小時候常常覺得長大後搬出去住一定會很美好,不用被爸媽管,所有事情都能自己決定,所以都很期待長大,但升上國中後反而越來越不希望自己長大,長大後會有許多需要煩惱的事情,所有事情也都要自己處理了,回家後也聞不到香噴噴的飯菜,聽不到家人的聲音,所以每次想到這樣的時候,就更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間。現在我想和家人多做一些沒做過的事情,像是露營之類的活動,之後回想起來一定是非常難忘的回憶。
國二和-01-吳旻蓁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儀式,或大或小,都帶給我們“幸福”。我們家有個平凡的儀式,雖平凡,對我來說卻很重要。我們家每個周末都會出門,有時去百貨公司,去網美咖啡廳,或是去海邊,讓我的IG貼文發都發不完。如果問我這有什麼特別的,我會說:「因為我的時間所剩不多」,不是關於生老病死那方面的,而是我快國三了,父母希望我專心讀書,所以現在帶我到處去玩,連同國三的份一起,玩得開心。可能大部分的人會覺得這不算是儀式,但對我而言,這真的是很重要的儀式,也已經這樣很久了,也是這項儀式,讓我願意在國三認真讀書。
國一忠-13-王宥鈞
  規律的儀式和作息是家庭歸屬感的來源,在這些微小的動作中,能連繫家人間的幸福。也許是睡前的一下擁抱,卻打破了跟父母間的那道牆,找回了小時候媽媽抱著你逛街的甜美回憶;又也許是出門前的那一聲「再見」,讓跟家人之間不再只會惡語相向,拉回了和爸爸疏遠的感情。

  而在我的家庭中,從不破例、同時也是分享生活的媒介就是—— 每個周末在餐廳辦的家庭聚會。全家一起檢討並解決課業上的壓力,這麼做不只給家人能夠討論的話題,也釋放了在心中埋藏已久的煩惱,更促使大家感到互動和體諒的歸屬感,是個一舉多得的儀式。

  古人靠武功祕笈學武,現在我們要善用「儀式感」祕笈,維持一生就只有一次的親情。雖然可能只是舉手投足間的小事,卻能大大改善家庭中的僵局。你還不快點找到屬於你和家人之間的儀式!
國一孝-18-賴家萱
  有時候,人們會覺得生活平淡無奇,而在每天的生活中,我們應花點心思,營造「家庭儀式感」。透過這些儀式,我們能夠增加幸福感,然後滿懷信心和希望去迎接下一段歷程,更游刃有餘的面對困難。每個人都會有迷茫困頓的時候,而那些能指引我們回家的,就是這些看似瑣碎,卻刻骨銘心的家庭小儀式。

  儀式,能維繫家庭之間的情感,為我們帶來愉悅。訂立家庭儀式感並不困難,所謂的儀式感,未必是具體、物質層面的行爲,更像是一種認真對待生活的態度。在我們家不管是誰生日,我和姐姐都會寫卡片祝福,然後再一起吃晚餐、唱生日快樂歌、吹蠟燭、吃蛋糕。我們還會一起經營過節氣氛,像是中秋節全家人會一人一口分食著不同口味的月餅;過年要貼春聯、包餃子,沉浸在過年氣氛。還有在特殊節日裡照一張全家福,之後再把照片洗出來,裱框在牆上。每當經過那道牆,就會看到許多美好回憶。除此之外,還會一起動手做點心、佈置家中各個角落、看一部電影、玩一場桌遊,感受滿滿的幸福。

  家庭儀式感,是幸福的祕笈,是平凡日子中的暖暖的燭光,能夠使人放鬆,找回自我存在的意義,讓內心更富足。當生活中有了儀式感,就彷彿在長途跋涉的路上,出現一汪清泉,讓人得以放慢步調、自我審視,更真切地感受生活。
國一仁-05-邱歆茹
  我誕生在一個非常幸福、快樂的家庭裡,我們家對特定的節日都很重視儀式感,爸媽都會用特別的方式慶祝。例如:家人過生日時,全家就會精心為對方準備生日禮物,也會把家裡布置得很有氣氛,當然吃蛋糕和吹蠟蠋都是必備的條件。

  記得前年暑假,因為疫情的影響,妹妹的幼稚園畢業典禮無法在校舉行,只能線上跟同學和老師互相道別,我們為了安撫她難過的心情,特別在家裡自製畢業海報和準備畢業禮物送給親愛的妹妹,每個人都精心打扮一番,在家前面的花園為她拍畢業照,讓妹妹在家也能感受到畢業典禮的喜悅和榮耀,讓她有一個難忘的回憶。另外,還有小孩最愛的兒童節和聖誕節,爸媽會讓我們用點數去兌換自己最喜歡禮物當獎勵,是讓我最開心且興奮的事了。

  我覺得要打造一個家庭幸福美滿的秘笈,是要用心營造一些新奇有趣且觸動人心的儀式感,不但可以讓家人之間的感情更緊密,也可以成為彼此的依靠,我想懂得付出和愛的人,家庭一定更和諧幸福安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