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一勝-14-黃郁芯
愛之聊
  「不要有這麼多理由」、「閉嘴」,這些字眼的出現令人與人之間有越來越大的距離。在我上高中以前我非常不喜歡和父母溝通,因為每當我想發表意見時,只要不合父母的意,他們就會說:「一切都是藉口,太不聽話了」,因此我們之間的話就越來越少,好險,上了高中後有所改變。爸爸發現我們彼此之間的縫隙逐漸變大,所以他召開了每個月一次的「家庭會議」。有時會在咖啡廳、餐桌或者麥當勞舉行,大家可以在不帶情緒的狀況下發表對家庭成員的意見或者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趣事,讓大家敞開心房的聊天,沒有了限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慢慢接受對方,聆聽父母的想法,父母也理解我的訴求,增進彼此感情。現在,我們每天吃晚餐時都會閒聊,間接充滿了愛。
普一勝-16-黃鈺茹
在生活中找幸福
  儀式感在生活中不可或缺,提醒著我們幸福就在身邊。

  我與家人每年年底都會在家中拍下一些照片,每當接近那一年的尾聲,我們總會商量出一個時間點,放下手邊的工作,架設相機或手機,拍下那一年的我們,剛開始爸爸是為了記錄我與妹妹身高的成長,所以我們總是站著拍照,到現在我們不再只是把這個活動當成例行公事,而是漸漸地享受這一個時刻,我們會做各式各樣的動作,拍出各種類型的照片,這個過程也讓我們增進彼此間的感情,讓我們能在一整年之中至少空出這個時刻真心感受家人之間的溫暖和關心。

  儀式也許不需要很精心很盛大,最平淡反而最美好,從中我們也能更加珍惜在彼此身邊的這些時間,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普一勝-24-鍾濰筠
那條路上的愛
  夕陽餘暉之時,我踏上回家的路途。微風徐徐吹送,順著蜿蜒小徑,我到了弟弟們的補習班。推開大門,聽見孩子們的歡笑聲,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回家了!」我笑著對他們說「好!」稚嫩的童聲回應我。「姐我跟你說,今天我在很難的數學考到全班最高分!」、「我排球低手發球連打10下!」不到一公里的中山路,是三人維繫感情的時光,「喀擦」家中大門應聲開啟,撲鼻而來的飯菜香和父母的交談聲給飯桌增添溫暖的氣氛,我想,那條路上的愛,便是由下課鐘響的那一刻,到回家以後吧。
普一利-12-張可辰
擁抱,使人勇氣倍增
  約莫從國一開始,我因為需要補習每個禮拜的一至五都是自己吃晚餐,回到家都十一點,父母就會直接去休息基本上沒有什麼交流,就這樣持續到國二,直至第一次疫情在台灣大爆發,學校停課,每天都能與家人共進晚餐,這一小時的晚餐時間,讓我久違的感到溫暖和放鬆,也有向家人述說我面對到的問題“焦慮傾向”,我會害怕去上學,每天身體會不自主的抽痛,這樣的情況是一直到停課後我才發現這是不正常的,以前每天都會發生,變成了一種自己身體好像就是這樣的模式,久而久之雖然會感到很不舒服,但也習慣了,沒有多去注意,之後九年級情況有好轉一些,但,那是我以為的,在會考成績出來後,我整個問題才被重視,尤其要去新學校,那使我想逃避,不想面對,但我的母親,知道我的情況後,在上學前都會與我擁抱拍拍我的背,跟我說加油,那時我才發現其實我很久沒有與家人有肢體接觸了,直至現在每天還是會擁抱,情況不同的是,我已經不害怕上學了。
普一利-40-詹益睿
家庭儀式感
  儀式是在家庭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很多行為大家都不用說,就可以一起完成,這就是一種儀式。

  從我小時候我們家就有一個習慣,就是大家一起用餐,以前都必須等到七點多,爸爸才會回家,有時會有點難受,但是漸漸的就習慣,成為一個不用說就知道的規矩。

  小時候我覺得這沒什麼,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就越來越喜歡這個儀式。有時要晚輔八點半才能回家,儘管時間已經很晚了,還是有完封不動的晚餐在那,看到那畫面,一天複雜的心情就開心了許多,讓我感覺到不管怎樣,都還有家人陪著我,我想這就是家庭儀式感最重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