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平-17-雷蕾
  「今天在學校有沒有發生什麼新鮮事啊?」這句話,只要一到了晚餐時間就會出現。如果是以前,準確點來說是國小4年級之前的我,會侃侃而談的跟我最喜歡的爸爸媽媽分享在學校發生的趣事。但是現在,會因為「感覺說了會被罵」、「太不好意思了所以不想說」等等的理由而含糊帶過。

  回想以前,還是個天真爛漫的小朋友時,不管什麼都會跟父母分享。就算是雞毛蒜皮般的小事也會說。像是「今天我抓了一隻蚯蚓」、「有同學掉進操場的生態池裡了」。常常一回到家,也管不著鞋子亂丟和滿手的髒泥巴,直接跑進爸媽的房間,嘰哩呱啦的講個不停。現在想想,那時的我還真可愛啊!

  上了高年級,應該是進入了青春期所以心態改變了吧?都要父母問,我才會說在學校發生的事。起初,我還願意像小時候一樣開心地回答。後來有幾次,可能爸媽心情不太好,所以就跟我說:「這種事情也要說!」。或是我說到一半,就被打斷了!他們開始說起自己今天的所作所為,和我說的內容毫不相關,讓我不禁懷疑他們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話。

  久而久之,這些原因成了我不想在家裡開口說話的擋箭牌。就像是為了不要讓自己受傷而縮成一球的刺蝟,我把自己的嘴巴封住,俗話說:「禍從口出」。所以說,我只要閉嘴就行了吧?本來以為這樣就好了,但是我不說話後,父母反而說我變陰沉了,以前那個可愛的虎兒不見了。反而讓他們找到了新的藉口來罵我。

  我到底該怎麼辦?要說了讓他們嘴我,還是要讓原來的我消失、繼續「陰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