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場退休這件事,每當工作上遭遇挫折,感到疲累時,就在腦海盤旋不已,等到退休的日子終於來臨,心中卻又對工作充滿了懷念、不捨。我細細回想,四十年前的我是如何一腳踏進教育的職場?又如何能生存至今?
原來小時候的我缺乏玩伴,哥哥姐姐比我年長的都為課業、工作打拚去了,真正能陪伴我的就是一櫃子的書,所以,我喜歡閱讀,而由其中累積的能量也幫助了我能在教學品質上,精益求精,在班級經營上引用古人明訓,信手拈來,即可輔導學生的行為舉止,使之回歸正軌。
大學畢業那一年,正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徬徨猶豫,不知所措之際,發生了全台可說是第一件駭人聽聞、手段殘暴的江子翠命案,或許是太驚恐了,父親一通電話,將我自台北大哥家中召回桃園,並推了我一把,於是我就滾進了教育的職場中。
當時仍幼齒並毫無方向感的我,是由母親陪同到校面試,最終得到錄取。之後因上班路途遙遠,父親默默帶著我去摩托車行,牽了我人生第一輛50cc小綿羊,猶記得第一次騎車上路時,父親不放心地騎著VESPA在前領路,而我跟隨在後,那猶如「警車開道」般,一路「護送」我到振聲的身影,和沿途不斷告誡著我,「速度不可太快」、「要注意紅綠燈」、「記得要保持行車距離」的言語,此刻回憶當時情景仍歷歷在目,我彷彿仍能聽到父親在耳邊切切的叮嚀,但歲月卻在匆匆間逝去,一晃眼,我也已經超過了父親當時的年紀。
父親出身大溪農家,因著苦讀和母親的支持,翻轉了他的人生,他先進教育界當到小學校長,又考上公務員資格,我們舉家從大溪牽到桃園,以便父親就職。我想這應也是他引導我進入教育職場的初衷吧!而父親的韌性,積極努力的行事風格,就是我最佳的榜樣!
衷心感謝振聲在當年給了年輕人一個貢獻所學的機會,也給了年輕人一份穩定的收入,和不斷創新的工作環境。之後的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子女,學校又鼓勵大家進修,開拓視野、與時俱進,就這樣在振聲安身立命,一待就是四十年,這個大家庭並非完美無缺,但卻能不斷革新前進。
感恩神父們無私地創建了這個學校,篳路藍縷之際,以堅定的信仰奉獻畢生的熱誠予學校,而彰顯了學校的名,他們不也樹立了很好的典範嗎?
現在的安國校長傳承了這種精神,勵精圖治,硬體設備積極汰舊換新,軟體部分的教學、行政也力求順應大環境的瞬息萬變,鼓勵老師們多參加研習,精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