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創作 -
安眠曲

文 國一義 李沛恩 / 圖 廣一真 游秉叡
小時候,爸媽工作早出晚歸,回家時都已經疲憊不堪,還要照顧我,幾乎可說是心力交瘁。於是,我常常被交由奶奶看顧。當時剛離開熟悉親人懷抱的我,哭鬧自然少不了,而奶奶不管是扮鬼臉、拿玩具給我玩,我的眼淚還是不停往下掉。之後,奶奶有一次突然靈光一現,用鋼琴演奏一首溫暖的曲子給我聽。雖然奶奶不是專業的演奏家,彈起來偶爾會掉漆,神奇的是,我每次都不再哭泣,靜靜的聽。幼兒園三年,她常常彈給我聽,旋律裡也總是有一股溫馨的暖流,流淌過耳畔,安全的感覺更自心底油然而生。

到了國小,這種感覺卻無預兆地陡然消失。溫暖而時常伴我入眠的曲子,轉變為一種冰冷、毫無感情的儀器滴答聲,如強烈洋流般不斷地擊打著我的頭腦。奶奶住院的期間,我幾乎就像行屍走肉,不論在學校或家裡,都只會點頭、搖頭。唯一長留我腦海裡的記憶,只有濃烈藥水味襲來時,虛弱到無法抬頭的奶奶,見我走來,仍會一遍又一遍呢喃:「恩子,不要哭,奶奶在這裡⋯⋯」之後,總有白衣天使來攙扶我離開,等到來走廊,我的淚才會伴隨哀慟,不停簌簌留下,彷彿無止盡一般,讓我四周泛濫成災。

不久,奶奶便撒手人寰了。之後,我的腦袋一直處在混亂中,誰的話都聽不進去,成績一落千丈,每天只知道對著奶奶的照片、牌位哭,在渾渾噩噩中日復一日的過。直到一年後的暑假,媽媽忽然把我強制拖到鋼琴前,扮強迫命令我彈一年多都沒碰的譜,我迫於她的威勢,終究屈服。奶奶陪我彈琴時的場景歷歷在目,只是有了改變:熟悉的安眠曲、熟悉的鋼琴、熟悉的演奏家,傾聽者卻不再是她。一曲落下,紅腫的雙眼從不缺席,卻發現奶奶嚴謹的彈琴技巧、習慣、神韻都被寫在我的心底,完整復刻。

原來,奶奶的身影,跟我說的那句「在這裡」,是如此清晰,如此縈繞心頭,從來沒有離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