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長文章分享 -
一【觸】【吉】發

文  / 王漪 老師
有光,真好
  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可能曾經聽過這句話:【我感覺被...... 觸動了!】。

  這些觸動大部分都不來自身體直接的觸碰,而是透過其他感官得到的一些經驗,例如:看到一片美景,聽到某些真誠且有智慧的話語,或者只是別人一個關懷的眼神,一個微笑......這些經由不同感官接收到的經驗與當事人生命中某些回憶產生連結,發生一種瞬間的領悟,這個領悟帶給人喜樂與提升生命的力量。

  這一期校刊中的核心議題是【五感六覺】,相信會有許多不同的論述,所以我不在此多談五感六覺的定義和範圍,我願意把焦點放在【觸覺】,特別是觸覺當中經由【手】的接觸,如何增加對自己,對他人,以及對天主的理解,並且在這三者之間產生更親密而正向的連結。
  在人類社會中,人們彼此透過手的接觸,可以有最溫柔體貼的撫慰,也可能有最冷血的暴力相向,我把這篇文章命名為:【一觸吉發】...... 希望每次的碰觸都能帶來吉祥美好的果實。

  在常態下,每個人都經歷過一些美好的被碰觸經驗,像是小時候被父母擁抱撫慰,初戀時雙方第一次牽手的怦然心動,跌倒時有人攙扶,撫摸著向你撒嬌的小貓小狗,心中產生的憐愛......

  在人類歷史中,最獨特的一雙手屬於兩千多年前納匝肋的一位木匠耶穌,祂用祂的雙手行了無數神蹟奇事。
天主和亞當的手史上第一個人類與神接觸而且是天主主動伸手。
  耶穌基督天主子,降生成人,祂擁有跟我們一樣的感官,說得更細緻一點,在感官方面,那些功能跟我們是一樣的,但是感官深處的內涵肯定並不完全相同,例如:耶穌的眼睛看得到山川草木,飛禽走獸和各種的人,但是當祂看到這些受造物時,祂在心靈上的感受我想是跟普通的人類不一樣的,因為:【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成了血肉,居住在我們中間......】,天主子參與了天主創造萬物 的過程, 而我們並沒有參與,所以相同的感官引發的內在經驗是不同的,這有一點像我們走在路上,看見某個兒童,如果那孩子不是你生養的,那就只是一個孩子,...... 如果是你親自養育照顧的,心中必然有一份愛與疼惜 ,你也會希望每個人都能欣賞疼愛你的孩子...... 耶穌對我們的疼惜,遠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

  在感官方面,我個人覺得耶穌在觸覺方面是非常獨特的,我們在聖經上可以看到很多記載,當耶穌用手碰觸一些人的時候,絕大多數是為了醫治人們身體的或是心靈的疾病,在路加福音第第四章40節有這樣的內容:【日落後,眾人把所有患各種疾病的領到祂跟前,祂就把手覆在每一個人身上,治好了他們。】,在這一小段經文中有好幾個關鍵字,而其中跟我們最有關的是:【有人】把患病的人【領到】耶穌跟前......有時候,我們自己當下可能沒有什麼需要醫治的疾病,但是身邊一定有某些人有這個需要,我們是不是曾經想到過把他們【領到】耶穌跟前呢?
  在福音中,我們很熟悉耶穌治好了癩病人,失明的人,祂用手觸碰他們,把他們的病治療好,在【觸摸】這一件事上,耶穌不只是主動的去醫治病人,讓我很感動的另一個面向是:祂也接受罪人或是卑微者的觸摸,比方說:祂在做客時,有一個被當時人認為是罪婦的女人,帶著珍貴的香液,來為耶穌洗腳,並親吻祂的腳,耶穌並不在乎旁邊人的議論,接受了這位女子的真心悔改,耶穌曾經在前往會堂主家探望一個垂死女孩的路上,遇到一位患血漏病的婦人,那婦人摸了耶穌的衣角,耶穌立刻表達出祂感到有人觸摸了祂的衣服,因為祂覺得有能力從祂的身上出去,這個能力是來自天主的醫治大能,耶穌接受了這位可憐女子的觸摸,並且治好了她的病。

  在這些記載中,耶穌願意【給】,我並不驚訝,因為祂本來就是為了愛,但是祂那麼溫柔的接受罪人和病人的觸摸,這是讓我感動和安慰的,因為這給人一個很大的鼓勵,雖然耶穌貴為天主子,但是祂跟我們的距離並不是天高地遠,如果我們誠心誠意的把我們小小的愛獻給祂,祂會欣然接受且珍惜的,這是多麼令人感到寬心的事啊。
  每當我反覆思索著耶穌透過觸摸而行的醫治,我常會問一個問題:【耶穌是全能的天主子,只要祂願意,患病的人可以瞬間被治好,祂有必要透過觸摸來行這些奇蹟嗎?祂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我無法得知所有的答案,我只能分享自己的體會,就是:祂不只是願意醫治對方的病症,他更願意在對方的生命中留下一份記憶,一種跟觸覺有關的記憶,而這份記憶有一天會讓我們跟祂有更深的連結,我願意分享一個親身經歷的事。

  1993年,我突然得了重病,當時沒有親人在身邊,我記得陪我去醫院聽報告的是一位朋友,他曾經是我在國外的同學,來自一個藍領家庭,很擅長做鐵工,木工,電焊之類的粗活 ......

  那一天,聽完醫生的報告,我的心情非常孤獨絕望,他陪我坐計程車回家,一路上默默無語,後來他握著我的手, 對我說:【你不要擔心,我會一直陪在你身邊......】,當時我的頭腦一片空白,但是我被握著的那隻手感覺到他的手非常溫暖厚實,而且因為做粗重的工作,手上的皮膚很粗糙, 好像摸到一個粗壯樹幹的感覺,從1993到1994年,他經常陪伴著我進出醫院,跟我的家人和朋友一起照顧我的生活,直到我完全康復 。
  那是30年前的事,這位朋友已經在2021年過世了 。

  當我在構思這篇文章時,我忽然回憶起那雙粗糙厚實的手給我留下的觸覺記憶,我領悟了一件事情:耶穌是一個木匠,祂的手鐵定不是細皮嫩肉的,耶穌的手摸起來應該也是溫暖粗糙厚實的吧......這一份理解並不是什麼偉大的發現,但是對我來說,好像跟耶穌更親近了,我沒有機會被耶穌親自觸摸,但是透過我那位朋友的手,我可以想像如果耶穌牽著我的手在我喜歡的海邊散步,那個手的觸覺可能就是這樣吧......

  一個人與人之間的觸覺記憶,如果裡面有愛與憐憫,這個觸覺記憶早晚會進入我們跟天主的關係中,讓這個關係更加親密,我想任何一個美好的感官經驗存留在記憶中,都有可能讓我們的五感更加的豐富圓熟。

  在我的原生家庭,父母都是教師,他們思想並不保守,但是他們在年輕時都經過九死一生的戰亂逃難,這些痛苦的經驗在他們內心形成過度強烈的憂患意識,因此對於跟觸覺有關的事,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盡量避免非必要的碰觸】,如果是針對物件,他們會擔心【會不會很髒,有細菌,病毒,會不會很尖銳,讓人受傷,或是那個東西是不是屬於別人的,不要隨便碰觸惹瓜田李下之嫌......】,如果是針對人,那麼該防範的事情就更多了,長時間在這種觀念的薰陶下,我們家的人在外面可以跟別人自在的握手甚至稍微擁抱,但是在家裡,雖然感情很好,但是誰也不碰誰,大約6歲以後,父母從來不擁抱我們, 夫妻之間,我也沒看過父母手牽手......
  這些事情一直到我父親85歲中風之後,頭腦受損,過去生活留下來的規矩和印記也消失了大半,他變得情感脆弱,每當我們離開家時,他都會流淚,他捨不得我們離開家就再也見不到了,每個人都知道父親當時最需要的是我們溫暖的擁抱,讓他知道我們會不棄不離,但是,一直到他過世,我們始終沒有突破過去數十年家中對彼此碰觸的禁忌,我們沒有用雙臂表達對他的愛,這件事讓我覺得十分遺憾......如今,我母親也90多歲,住在長照中心,我們姊弟3人努力學習著透過肢體的撫慰給她愛,我們都做得很笨拙,還好,我的弟媳來自另一個家庭,她沒有受我們家族的影響,她有能力非常自在的幫母親按摩,梳頭髮,撫摸母親的臉頰......當她溫柔的觸摸母親,母親總是微笑著,半瞇著眼睛,口中喃喃地說:【好舒服喔!】,我們都很希望在母親人生最後的幾年,我們這個家族能夠調整在觸覺方面的偏差,彼此給對方更多的愛,更多的支持與安全感。

  由【觸】產生的【動】,對我們的身心靈還有與天主的關係都是如此的重要,值得我們終身學習。如何檢測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碰觸 是合神心意的呢?
  首先要了解:每個人的思想,感受,文化背景,他們跟你的關係......都會使得同一個動作產生不同的結果,我們可以用 5 感來檢測我們跟他人之間是否有良好的觸動,比方說【彼此覺得被尊重嗎?】【彼此覺得互相信賴有安全感嗎?】【這些碰觸帶來的是滿足或是被冒犯的憤怒和羞恥感?】【這些碰觸使得彼此在身心靈都感覺到愉悅嗎?而且這些愉悅感是否提升雙方的靈修境界,讓人更渴慕天主,而非沉溺於彼此,將對方當作需索世俗愉悅的來源】。

  觸覺,常態下人人都有,它的內涵豐富,在最幸運的情況下,它能讓我們感受天主的臨在,但是,如果人放縱它,它也能造成嚴重傷害,禍福之間,存乎一心,願天主護佑,讓我們常常能夠一【觸】【吉】發,把人【帶領】到耶穌跟前,得醫治,蒙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