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初, 我接到于萱老師的邀稿,希望我寫篇跟【斷捨離】有關的文章,我跟她說:如果寫這個主題,我不想把重點放在物質面或是跟收納的議題上,因為這些事情已經被談得太多了,我希望能夠談談心靈層面跟斷捨離有關的生活體驗,于萱老師同意了,於是我們有了下面的故事。
我一生唯一的一次斷捨離
這件事發生得很晚,那時我已經快要70歲了,我必須離開生活了50年的台北市,回到台南的家。
在70歲以前,我歷經離家北上求學,出國進修,換工作...... 難道幾十年當中都沒有發生值得斷捨離的事情嗎?
事實上真是如此,因為我是單身,在台北沒有自己的房子,也沒有家人,一直是住在學生宿舍,租小套房,或是住老師宿舍,空間都很小,本來就沒什麼東西好放,也就不需要刻意的割捨什麼,我的資產大部分是書籍和CD,也都放在辦公室,不太需要挪動。
但是在我台南的家,我擁有的空間只有一間小小的臥室和一個小書房,所以有許多東西必須處理掉。【丟棄】當然是最簡單的方法,但是我沒有這樣做,因為當初買這些東西的時候都是我精心挑選的,而且每本書和音樂都是別人智慧的結晶,於是我花了非常非常多的時間,把所有必須放手的東西很仔細的找到合適的人,能夠讓那些東西繼續發揮他們應有的功能,我唯一用很【冷酷】的方式處理掉的是我最珍貴的心靈筆記,那些東西是我從11歲開始寫了好幾十年的東西, 我本來希望退休後有空,能夠把那些東西整理出來出書,或是其他有意義的用途......但是,最近幾年我的視力受損,已經沒有能力看著電腦處理大量的文字,那些東西都是心靈深處很寶貴的記錄,我也不希望留著它們,以免在我離世之後,被一些完全不懂它價值的人當成垃圾亂丟,所以我把那一大堆筆記放在大水槽裡浸泡了好幾天,讓它們完全變成紙漿,瀝乾之後撒在曠野裡,讓它們還諸天地。心中沒有半點不捨,因為我相信 如果天主要我做什麼,祂不會 容許我的視力無法處理大量文字,所以看目前的狀況, 把那些東西留下來,可能並不在祂的計劃之內, 那就銷毀吧,心中沒有感傷,只覺得輕鬆 因為在我歸天之後,絕對不會有不恰當的人看到這些我曾經最珍惜的記錄。
這些東西看來像是斷了,捨了,離開了......但其實並沒有,因為那些紀錄的核心價值,已經注入在我的生命中,跟我有緣相遇相知相惜的人,仍然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它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