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長文章分享 -
海龍蛙兵與紙玫瑰

圖文  / 王漪 老師
  2022年11月初, 我接到于萱老師的邀稿,希望我寫篇跟【斷捨離】有關的文章,我跟她說:如果寫這個主題,我不想把重點放在物質面或是跟收納的議題上,因為這些事情已經被談得太多了,我希望能夠談談心靈層面跟斷捨離有關的生活體驗,于萱老師同意了,於是我們有了下面的故事。

我一生唯一的一次斷捨離

  這件事發生得很晚,那時我已經快要70歲了,我必須離開生活了50年的台北市,回到台南的家。

  在70歲以前,我歷經離家北上求學,出國進修,換工作...... 難道幾十年當中都沒有發生值得斷捨離的事情嗎?

  事實上真是如此,因為我是單身,在台北沒有自己的房子,也沒有家人,一直是住在學生宿舍,租小套房,或是住老師宿舍,空間都很小,本來就沒什麼東西好放,也就不需要刻意的割捨什麼,我的資產大部分是書籍和CD,也都放在辦公室,不太需要挪動。

  但是在我台南的家,我擁有的空間只有一間小小的臥室和一個小書房,所以有許多東西必須處理掉。【丟棄】當然是最簡單的方法,但是我沒有這樣做,因為當初買這些東西的時候都是我精心挑選的,而且每本書和音樂都是別人智慧的結晶,於是我花了非常非常多的時間,把所有必須放手的東西很仔細的找到合適的人,能夠讓那些東西繼續發揮他們應有的功能,我唯一用很【冷酷】的方式處理掉的是我最珍貴的心靈筆記,那些東西是我從11歲開始寫了好幾十年的東西, 我本來希望退休後有空,能夠把那些東西整理出來出書,或是其他有意義的用途......但是,最近幾年我的視力受損,已經沒有能力看著電腦處理大量的文字,那些東西都是心靈深處很寶貴的記錄,我也不希望留著它們,以免在我離世之後,被一些完全不懂它價值的人當成垃圾亂丟,所以我把那一大堆筆記放在大水槽裡浸泡了好幾天,讓它們完全變成紙漿,瀝乾之後撒在曠野裡,讓它們還諸天地。心中沒有半點不捨,因為我相信 如果天主要我做什麼,祂不會 容許我的視力無法處理大量文字,所以看目前的狀況, 把那些東西留下來,可能並不在祂的計劃之內, 那就銷毀吧,心中沒有感傷,只覺得輕鬆 因為在我歸天之後,絕對不會有不恰當的人看到這些我曾經最珍惜的記錄。

  這些東西看來像是斷了,捨了,離開了......但其實並沒有,因為那些紀錄的核心價值,已經注入在我的生命中,跟我有緣相遇相知相惜的人,仍然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它們的存在。
我兒子偷偷去當了蛙人 ......

  M和我有50多年的交情,是位律師,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婚後夫妻努力工作,家境不錯,對子女也相當疼愛呵護,老大是兒子,我最初見到他的時候他大約五六歲,是個白皙秀氣靦腆的小男孩,後來有好幾年我們有點失聯,再見面時候孩子已上大學了,M後來告訴我一個故事,我至今印象深刻,她說孩子大學畢業去服兵役,沒有詢問任何人的意見,就選擇了去當陸軍偵搜營的海龍蛙兵,也就是平常我們說的蛙人,這個兵種不但要經過嚴格的挑選而且訓練過程和工作的內容也相當的艱苦 。

  當M知道這件事的時候事情已成定局,她心中真是五味雜陳,有擔心害怕,可能也有一些困惑憤怒吧,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不聲不響的做了這個決定,雖然覺得無奈,也只好接受了。

  當整個的訓練結束時,家長被邀請去參觀結業的表演,M看到那個全身曬得黝黑,肌肉結實動作敏捷,帶著武器裝備,操作著小艇,在海上演練的那個男子漢,M當場落淚,心想:眼前這個海龍蛙兵真正是我的寶貝兒子嗎?

  當表演結束,孩子用結實有力的雙臂擁抱他的父母,知道她自己並沒有失去本來那個兒子,而是擁有了一個更真實,更能活出精彩生命的人。M後來跟我說:【當我看到他在海上操練的那一幕,我整個心就完全放下了,放下了對他的擔心,放下了對他的掌控...,完全讓孩子做真實的自己,我也相信如果他能熬過 做蛙人的訓練,他一定有能力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我真的不用再做無謂的操心了。】

  當M這個【放下】之後,這個效應也影響到全家的生活比方說對女兒生涯規劃的看法,M和先生也在不到60歲的時候就決定調整自己的工作,不把賺錢放在第一,而是願意多花時間去做公益,一有空就上山下海,過著簡樸而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時光。
母親的紙玫瑰

  母親在將近90歲的時候,因為健康問題需要專業的照顧,離開家住到了一個很好的安養機構。
   
  母親是一個很念舊而且節儉的人,她離家之後,我們花了不少功夫整理她的房間,發現她連民國五十幾年縣政府在教師節送的一個盤子都會留著,至於那些穿舊了也捨不得丟的衣服,失去彈性的舊棉被......更是多到不可勝數,因為確定沒有人會再用那些東西,家人就把它們處理掉了,但是在母親的窗台上有三個東西,雖然已經沒有什麼實質的用途,但我們都很珍惜的保留下來。一個是大約40年前母親領洗的時候,神父送給她的一尊聖母像,那是神父特別從西班牙為她帶回來的,那位神父已過世多年,母親在家時每晚對聖母像祈禱,我們把這尊聖像留在原位,即使到母親將來離世我們都會把這一尊聖像放在她的身邊。

  另外一個東西是兩朵紙花,放在一個很普通的玻璃瓶裡,一個是康乃馨,一個是白玫瑰,還有一隻白色小熊,都是教堂在某些節慶時送的。

  從物質面來看,這些紙花其實很便宜材質也很普通,一般人得到這樣的東西,過兩天大概就丟掉了,母親卻把它們放在窗台上,過了十幾年都捨不得丟,因為她喜歡那種【別人有想到我,特別為我準備一點小禮物。】的感覺,因為母親是這麼在乎這些事,所以我們也很珍惜她這份【在乎】,即使她可能永遠不會再回來住在這個家裡,我們還是為他留下這兩朵花和那個小熊,一直到 哪些花朵自然的被歲月帶走,母親珍惜的第三個東西是一張照片,那是很多年前 她的幾個學生特地從台北來看她,這些學生在國小時被母親教過,長大後事業都有成就,我也數不清多少次了,母親會拿著那張照片,反覆的跟我們說:【你看我教過的這些學生,每個都很有出息喔......】,她臉上那份開心得意覺讓我們體會到母親真的很在乎她自己曾經也對社會有過貢獻,我們好好的了保留著這一張照片,正是因為【我們非常在乎母親所在乎的事情】,聖母像,紙玫瑰,或是照片,從物質面來看,都已經沒有實質的功能,合乎被斷捨離的條件,但是從心靈和愛的觀點來看,它們是切不斷,捨不掉,離不開 的傳家之寶呢。
  分享完上面三個我生活中的真實體驗,希望讀者們沒有被我弄得更加迷惘......

  寫到這裡,我想做個小小的收尾,回到這篇文章的起點:斷捨離,我個人的省思是:每一個字都有與它相對應的另一個字,如:【斷...連結】,【捨......擁有】,【離......聚】,生活中,無論是物質的東西,或是非物質的關係,都有可能有一開始就隱藏著將來會出問題的連結,擁有,相聚或互依關係,日後才會需要做斷捨離的處理,如果我們可以把【慎始】這個意念放在心中,懂得建立正向雙贏的連結,不過度偏執的佔有某個東西或人,跟別人互動的時候,不要把功利放在第一位,聚散隨緣,生活是不是會變得輕鬆許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