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長幸福分享 -
鄉野的幸福傳說

圖文 / 劉早琴 老師
  從小居住鄉間,有許多屬於泥土芬香的幸福記憶縈繞心底,像一則則鄉野傳奇,迴盪耳邊......。

之一  甜柿與絲瓜  
  一位在台中摩天嶺深山種柿子的遠親,每到秋天熱情邀家父家母上山摘柿子。
  摩天嶺的柿子特別甜,甜如蜜!柿葉落下一片片,枝頭結滿橙紅鮮果,形成一幅吉祥的視覺饗宴,不禁想到東京的巷弄,秋天時也一株株柿子滿滿結實!(遠古的日本童話描寫:柿子與螃蟹——種於海邊的柿樹)
  摘柿子歸來的母親特地拿絲瓜給我,說:「這是從深山柿園,山頂的絲瓜藤所摘的!纖維細緻,多汁、清甜。」
  聽母親介紹時,感覺山中絲瓜真奇特,其根系可以過冬,不像平地絲瓜年年須重種;山中絲瓜,不限季節,四季結實!
  寒冬,晚餐烹煮母親贈予的絲瓜,難忘的與山中絲瓜晚餐!

之二  大雪山劇場名伶:墨點櫻桃
  大雪山森林國家公園的前身可溯及民國47年時「大雪山林場」,植滿豐富的巨木與鐵杉、扁柏、紅檜、楠木⋯⋯。後因大量砍伐,建築廟宇,製作家具與木雕,在中台灣東勢開採二十年,於民國62年底結束營運。63年起,原轄管作業範圍歸併於大雪山示範林區管理處,78年大雪山示範林管處與大甲林區管理處合併為東勢林區管理處。其後,將林業經營的觀念逐漸導向為森林資源保育與遊憩。
  大雪山林相、生態原始,雲霧繚繞,在此山漫步,滌盡庸擾,注滿寧定。久聞大雪山國家公園其名,剛好同事邀請同遊,決定順著東勢、谷關蜿蜒山路,驅車登山,歷時一小時半抵達。隨高度上升,豪雨突襲,卻澆不熄昂揚的爬山雅興!
  雨中爬山,一群同事皆撐傘,堅持登高至天池、神木區;兒子貼心陪我慢走,盡興拍照。細賞毛地黃亭亭綽約,雨珠在針葉林間晶露瑩亮,天池煙霧瀰漫,神木參天巨碩,回程時發現山羌與帝雉。雨停,乍現閃耀金光。
  能在山中認識新植物總特別開心,像旅遊至陌生國度,偶遇新朋友,推開關鍵的一扇窗,望見希望的光束一絲一絲灑落。在雨天的大雪山,不期然遇見森林劇場,優雅、隱逸的名伶:墨點櫻桃!在探尋小神木途中,望見一棵巍巍聳立的「墨點櫻桃」,濃綠繁葉,輕嚐葉片還有杏仁味;其美麗樹形與名字,將永遠刻印心版。

之三  燈籠果篇   
  2020秋季至2021春季,持續八個月,菜園一隅,一株高與身齊的燈籠果,絡繹結綵,歡欣盛會。
序曲
  2020年春季,富屏老師邀我至菜園——位於國際路鐵道旁。多數菜園,僅種食材,而老師的,鮮蔬、珍奇皆有,包括各式鳶尾(紫金王朝、雷霆之夜、青龍)、冰菜、木鱉果、櫻桃、燈籠果......。

  遊逛豐盛的菜圃,小徑蜿蜒,處處驚喜。
  細賞一株株「冰菜」,莖梗、葉片覆滿透亮冰晶,造型新奇!嫩葉洗淨,入口微甘,瞬間滌除塵世雜質!令人渾身清爽!邂逅燈籠果,果實莢殼,造型像迷你燈籠,或碧綠,或米褐,瞬間打開記憶寶盒,憶起三年前與好同事旅遊東北,盛夏大啖甜果,暢遊長白山、天池、黑龍江。
  菜園之旅,意猶未盡,天色已暗,群蚊趨近。臨別時,老師贈予燈籠果幼苗;返家後,細心栽種菜園陽光充裕處,開啟專屬燈籠果的磅礡氣勢!

開花與碧果
  時間靜默流轉,植株日益茂盛。
  2020年九月,仰天巨立,亦扶疏垂地,綻放嬌美黃花。菜園一隅,朵朵黃花,幻化為一盞盞燈籠造型的碧綠莢果!纍纍結綵,有型有款,甜蜜漿果蘊藏其中。碧果成熟,需等待三週;熟成時,果殼薄如蟬翼,色澤木漿!
  十月中旬,秋意漸濃,西風涼爽,瞥見首顆成熟的燈籠果,好奇剝開,果子近乎瑪瑙與蜜蠟綜合體,金黃釉亮。一嚐,口感奇妙,融合椰漿、蜂蜜、番茄與層次豐富的微酸微甜。
   
燈籠果爭奪戰
  假日摘數枚燈籠果,帶給曾同遊東北的好同事。俐穎老師一嚐,驚呼:「真甜!那年在虎山長城吃過!」旅遊畫面,恆存心底;而燈籠果像一組密碼,解開典藏的記憶,一幕幕甦醒:
  遼寧.丹東洋溢邊境城市風貌,
  鴨綠江浩蕩壯闊震撼人心,
  「一步跨」咫尺揭開北韓森嚴的面紗,
  盤錦一望無際的「鹼蓬草」形成「紅海灘」,
  萬里長城東端的起點——虎山長城,石階陡升,瞥見烽火台,遙想往昔干戈。

  我任教的國三與職業類科三年級,學生為升學考忙碌不已,為拓展其生活體驗,增進樂趣,常帶燈籠果讓學生嚐鮮。樂於冒險者,一嚐,齊聲歡愉:「好甜」。

  有一回,燈籠果剛結實成串,迫不及待摘下十數顆翠綠的;以為綠燈籠,摘下後會自然熟成!實驗證明,提前摘,綠果的生命已停滯,無法熟成!正確做法,應待熟成至莢殼褐色才能摘。提前摘,毀了十數顆果子,雖心疼,卻修煉更多耐心,獲取絕佳經驗。
  2020年十一月底時,時光荏苒,燈籠果似能解讀願望,又結滿一叢果實!數天後,鳥類發現果子的甜美,紛紛啄破燈籠果莢殼!
  《射鵰英雄傳》中描述岳飛死後,留下「武穆遺書」,被鐵掌幫幫主盜回鐵掌峰。大金王爺完顏洪烈希望得到兵法奇書,請歐陽鋒父子及武林高手,前往盜書。眾人刀戈舞拳、勾心弄計,展開「遺書」爭奪戰。面對眾鳥來襲,為保衛燈籠果,續摘給學生,我決心展開一場燈籠果爭奪戰,讓冬季的菜園山雨欲來風滿樓!

  或許,鳥類聞嗅到決戰前夕的煙硝味,倉皇躲遠,讓燈籠果又自在矗立,源源不絕茂生。
  某天,電視播出嘉義一處農場種植日本黃金莓十年有成。(黃金莓即燈籠果品種),大量採收後,賣場販售盒裝,9顆售價90元。茲節錄盒面介紹:
  「熟果飽滿多汁,香氣濃郁,果皮透薄,入口香糯。養顏美膚,富含7種維生素,18種氨基酸,21種微量元素及礦物質。新鮮享用外,適合打冰砂,也能製作果醬。」 

  觀看節目,若有所悟,憧憬食用燈籠果——化平淡為新奇。
果醬實驗
  每次放假去菜園,總倏地奔去!只要望見燈籠果高懸褐色的莢殼(意味綠莢殼已歷時三週醞釀而成),便開心輕挽提籃,持剪翻尋,剪下成熟的,裝入方盒,帶給學生驚喜。
  一天,因採摘的量較多,上網搜尋果醬的製作方法。洗淨後,加糖與檸檬熬煮,完成一罐金箔果醬。嚐過的學生,告訴我:「滋味不錯!甜味微酸,咀嚼時有魚子醬的顆粒感,塗抹吐司,調配果汁令味蕾一新。」

春風鐫刻
  燈籠果,晴雨皆美,碧綠、鮮黃,造型別緻。當春風吹拂,褪去薄層莢皮,鐫刻成一盞盞的燈籠果藝品,令人詠讚:
  「細密針織、經緯迴旋,金玉相會、巧韌鶴骨,
  半掩半透、虛實交融,若朦若澈、似揭似簇,
  亦綻亦斂,亦朗亦暈,微晰微霧、略剝略密,
  啓齒欲述還思忖......,神韻雍容、優雅自在!」

關一扇窗,開一扇門
  2021年四月,一群白頭翁、八哥呼朋引伴,天天大啖燈籠果,讓將近八十顆果子面目全毀!
  思量對策、祈禱、仿效韓愈與鱷魚溝通、先摘為快......,未見改善!默默承受、內心淌血、假裝不在乎、幻想搭建網室......,無濟於事!
  某天,蒐集那些被鳥吃一半的果子靜置於庭園盆栽,半個月後,竟滋生一株株的幼苗。無心插柳柳成蔭,無心植苗苗成盆。無法阻擋鳥類啄食時,決定大量育苗,化身燈籠果推廣大使,鼓勵鄰翁、好友、農場......一起種植!
  期間,輾轉認識位於台中石岡的「慢慢來  共享家」協會。(此協會的創辦人為王理)創辦人曾讀94歲的佐藤初女寫的《心靈接待所》,對書中介紹日本岩木山,有間森林小木屋專門以款待、傾聽的方式指引人走出迷惘,心生嚮往。之後,王理確信此生的使命:以園藝治療、推廣植栽,療癒身心。因共享,讓愛無限延伸。
  主動寄兩盒燈籠果果實至「慢慢來 共享家」協會,希望燈籠果傳遞溫暖的力量,亭亭結綵在更多的心田。

後記:
  當積極推廣種植改良版燈籠果時,在野地偶遇一片傳統的燈籠果「苦蘵」,密密麻麻結綵。兩相比較,傳統的燈籠果植株嬌小,果實迷你!不似改良的,巨大,果實碩大,滋味甜美!
  2020年跨越至2021年,連續八個月,燈籠果纍纍結果。僅以本文記錄燈籠果帶給我難忘的幸福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