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長幸福分享 -
知福惜福.擁有幸福

圖文 / 林吟娟 主任
兒時,奶奶是我們生活上的照顧者
兒時的幸福
  記憶中,父母總是早出晚歸辛勤工作,生活上大多由奶奶照顧我們姊妹,每天清晨從喚醒我們起床、著裝、送我們到幼兒園上課,奶奶非常疼愛我們,幾乎是我們姊妹學齡前期的主要照顧者。
兒時幸福_著裝上學去
兒時幸福_奶奶陪伴我接受啟蒙教育
小學時期_奶奶陪伴公園玩耍
逝去的幸福
  隨著時間點點滴滴過去,我們漸漸成長,開始忙碌於自己的生活,課業、考試、朋友...越來越少時間陪伴家人,工作之後,更全心投入於工作之中,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歲月在奶奶的臉龐留下皺紋、白髮。逢年過節全家人歡聚吃飯,奶奶總是關心我們好不好? 有沒有好好吃飯? 怎麼又瘦了?...對我們噓寒問暖的,我們總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並享受著這樣的關心呵護。那一段時間奶奶最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你們要常來看奶奶」,我們也都回覆說:「好」,但真正陪伴探望奶奶的時間卻是少之又少。
逢年過節家人齊歡聚
  原以為還有很多時間、很多機會可以相處,直到有一天,家裡來了一通電話說奶奶心肌梗塞離開了,突如其來的消息令人無比痛心,我立馬放下工作回去奔喪,內心對奶奶滿是遺憾,再也止不住的淚水奪眶而出...。生命中真實印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再多的付出也喚不回原可以珍惜與擁有的反哺與盡孝。這件事讓我學會更加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祈願將遺憾降到最低。
奶奶開心燦笑
幸福再次敲門
  婚後,我嫁入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公公婆婆非常孝順奶奶,奶奶高齡96歲,多年來被照顧得很好,除了行動不便之外,其他都非常健康。婚後不久,我生下了寶貝女兒,進入了四代同堂的家庭生活,還記得出院回家奶奶看到曾孫女笑開懷的表情,彌補了自己年少時不懂得珍惜天倫之樂的遺憾。
  奶奶有著傳統婦女溫柔,一輩子遵從著「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婦女的美德;爺爺奶奶是經歷過大時代的人物,爺爺是空軍,在國共內戰時期跟著軍隊來台定居。居住在眷村,街頭巷尾的婦女們常會做家鄉食物彼此分享,奶奶閒來無事也熱衷參與教會活動,就這樣平凡的過了數十年。直到爺爺過世,奶奶受到很大的打擊,便搬過來和兒子媳婦住,孝順的公婆鼓勵奶奶多出國走走散散心,這幾年奶奶曾到訪過很多國家,也回鄉探親。處處都看得見家人親情間對彼此的關愛與照顧。去年,全家人隆重的幫奶奶慶祝96歲生日,奶奶雖然沒有說什麼,但臉上滿是幸福的表情。
過新年領紅包
跨時代的曾祖孫情
歡慶96歲生日
珍惜幸福
  四月初,太魯閣號事件,滿滿一車要回鄉探親、掃墓、出遊,卻因過失造成50條人命...,再多的悲傷、憤怒、究責也喚不回這些寶貴的生命。這兩年全世界面臨著COVID-19疫情肆虐,各國因為疫情失去生命的人數不斷攀升...,很感恩身處於台灣的我們,疫情一直在控制中。經歷這些事,提醒我們學會「愛要及時」,不要再被所謂的理所當然,而忽視了身邊親友恩人對我們的關心與照顧,時時提醒自己知福惜福、珍惜幸福。

  生命在點點滴滴的學習中吸取養分,進而成長茁壯,回頭想想幸福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偶爾需要花點心思經營,與家人朋友共同營造幸福感。然而幸福並非沒有挑戰與挫折,逆境也是一種學習生命成長的幸福。校內這兩週,正在為高中職二年級的同學們舉辦「成年禮課程_成為更好的自己」,分享了「通往幸福的道路-真福八端」,文末就以真福八端的內涵分享作為幸福的結尾,祈願所有振聲人知福惜福、擁有幸福。

第一端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謙卑的自我價值與生活型態,承認自己的不足、渺小,願意接受某種真理來改變自己的觀念和行為。
第二端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能思考苦難經驗對生命的意涵,進一步看見並實踐自己對身處苦難經驗中的人提供的可能幫助。
第三端  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溫良指的是寧靜且溫和的人。善良,不與人爭,行事合情合理合法。
第四端  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詮釋為對真善美生活,以及對道德的追求和堅持。明辨是非;堅持行善。
第五端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仁愛、慈悲,意指對不幸的人們所施做的慈悲行為。惻隱之心;看到他人的不幸會想要施加援手。
第六端  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內在的潔淨比外在的潔淨更重要。保持內心的平和和正當,且不違反個人所處環境、社會、國家等的戒律法律。
第七端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
抱持善良的心,追求和諧與和平的關係。
第八端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義德;知道受害者的存在並要為了這些受害者除去不公義;勇敢於為世界爭取正義。擇善固執,遵守善惡的界線並循善而行。

真福八端資料參考擷取自幸福人生的八條路_八福 (古倫神父 著)、踏腳石,絆腳石 (葛羅謝爾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