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4
生命教育社團
耘心社
以愛耕耘心田
文圖:姜智健 老師
振聲國中耘心社是培養愛與關懷他人的社團,透過許多社福機構對弱勢團體的服務,體會到在他人心中播下愛的種子,學習用雙手去服務,用愛去耕耘的重要。這學期邀請了幾個領域的服務者來分享,帶領學生深入理解社會中的各種議題。例如: 保護未出生胎兒、戒治毒癮、身障腦麻、關懷年老長輩、非預期懷孕婦女、嬰兒收出養、移工、安樂死與安寧療護。

保護未出生的胎兒
邀請聖吉安娜生命維護中心的陸淑貞修女,介紹台灣保護胎兒生命的活動,也幫助學生反思胎兒是不是人類? 科學證實,從受精卵形成開始,他們便是人類生命。最弱小的他們需要我們的保護,也邀請學生幫忙製作March for Life「為生命而走」遊行的扇子,讓學生意識到生命的神聖與珍貴。
幫助戒治毒癮者
晨曦會鄭福榮先生分享自己過去的經歷,如何在毒癮中重生。他以一位生命見證者,向學生介紹現在新興毒品的上癮性、毒品造成的危害及戒毒者所面對的挑戰。戒治毒癮的晨曦會幫助無數的更生人和成癮者走過這條路,在紀錄片中學生們看見生命重生的喜樂。
為腦性麻痺者加油打氣
從出生起便是腦麻的黃筱智分享她的父母從小訓練她獨立,她經常在哭泣與堅持下站起來。靠著自身的努力、師長及信仰的幫助下,她考上交通大學、台東大學研究所,並在瑞典國際腦麻年會發表論文,後來擔任國會助理為身障者發聲。她的生命鼓舞人心,告訴學生在各種困難考驗下都有可能性。
關懷年老長輩
謝若安修女介紹德來會長期在日照中心服務長輩的過程,她以修會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的精神服務年長者。設計遊戲協助長者動動腦、動動手腳,使他們能維持身心的健康,避免進入失能和失智的境況。也和學生一起思考如何陪伴家中長輩,關心長者身體老化的過程。
非預期懷孕婦女與收出養
邀請梁美琳分享社工的經驗,讓學生了解社工在做什麼。美琳分享聖吉安娜生命維護中心最近幫助非預期懷孕婦女順利產下寶寶,並協助出養的過程。學生看完收出養紀錄片之後,體會到對收出養父母和孩子這都是需要愛與耐心的過程。
聖誕節的喜悅與祝福
聖誕節前,邀請兩位修女透過故事介紹聖誕節的由來、各種聖誕裝飾的象徵意義與有獎問答,修女也教學生製作躺在馬槽中的小耶穌。最後同學們一起在聖堂中靜默祈禱並寫卡片向小耶穌祈求。
移工
新竹教區希望職工中心的菲律賓籍莊詩諾專員,為我們介紹她的故事,她原是一名菲律賓移工,後來成為台灣媳婦。她每個月要處理非常多移工案件,她很感概台灣的雇主經常沒有善待員工、法律也沒有提供移工好的保障與工作環境。最後,邀請學生製作卡片慰問遭遇困難的移工。
安樂死與安寧療護
我們從一部英國BBC拍的紀錄片開始,討論應不應該支持安樂死? 在聽完國外許多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最後都不可避免地導致不自願的安樂死滑坡現象。我們討論不需要安樂死的理由,以及有安樂死之外的其他選擇:就是提供四道人生(道謝、道愛、道歉、道別)與緩解疼痛的安寧療護,學生們明白後紛紛從原本支持安樂死的立場改變了想法。
結語
耘心社社團目的是耕耘心田,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維護生命從受孕開始到自然結束」。在許多分享者的見證中,我們看見這一點一滴的愛是如何透過辛勞與淚水所耕耘。聖十字若望說:「在沒有愛的地方給予愛,會導引出愛」,願振聲中學的學生們不僅在知識上成長,更在服務實踐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學會關懷、學會付出,並在一次次的行動中,灌溉自己的心田,培育出對他人、對世界更深的愛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