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長文章分享 -
愛的練習曲


文圖 / 劉早琴 老師
之一   0里程菜圃
  八德郊區的霄裡,有浣衣池、三合院、古寺、井水與農田,許多鄰居都自種蔬菜。一位地主鄰居因年紀漸長,沒體力照顧果園,只好任果園荒蕪。年復一年,楊桃、蓮霧、梅子、柿子、五月桃、橘子、火龍果、龍眼、柳丁、樹葡萄、橄欖、新豐梨、芭樂、甘蔗兀自抽長,結出果實,但沒施肥,酸大於甜。

  二十年前,我公婆由宜蘭來桃園顧孫,因公公熟諳農事,和鄰舍話桑麻甚歡。一個言談相契的傍晚,地主問:「有興趣開墾荒廢果園嗎?」。

  365天,一鋤又一鋤翻墾,一割又一割,砍刈高過人身的雜草。扛一袋袋雞肥混入硬質的泥壤,將土質改良,變鬆軟、宜於栽種!當荒地整成一畝畝井然的菜壟,地主笑瞇了眼,直呼:「真好!」公公接下來又添購菜籽、菜苗、肥料、澆水壺、細竹、鐮刀、袖套、斗笠,搭建棚架,依24節氣種植!

  五年前,孫子長大了,公婆決定回宜蘭。先生心想,總不能讓用心整理的菜園再次荒廢,雖然平日上班無暇,但得閒便照顧菜園。光看種子埋下,悉心澆灌,拔草、施肥,讓一株株翠綠向陽而茁壯,就是療癒時光。

  2024冬天,菜園裡北風吹拂,蔬菜搖曳如浪。秋末種的茼蒿、芥菜、蘿蔔、胡蘿蔔、初秋、大白菜、菠菜、蒜苗、青蔥、豆子,歲末已陸續有收成。固定種植之外,我們喜歡嘗試,這次雀躍新種牛奶草莓與金桔。草莓苗才種兩週,開了花,有迷你果實。而金桔原種的位置,上方有密生蓮霧樹欉,開花後遲遲未見果粒,等移植陽光充裕處,生命豐沛,結實盈盈。

  竹架上一株株的番茄盛開黃花,熱心的鄰居提醒:「要套網袋,避免蟲害與鳥類。」元旦時,立即至菜籽店,買四十個大小型網套。雙手為綠番茄輕巧繫上保護的微雨午後,內心寧靜,未有喧囂。不久,一疊網套悉數用罄,沒留給草莓任何一個,深覺應該多買。

  韭菜在冬雨滋潤中,日漸修長釉綠厚葉,開始構思合宜的料理。兩周前已包過水餃與餛飩,先生提議:「換潤餅皮,包春捲?」開心回應:「好主意!」知道大湳市場的巷弄有一家專製潤餅皮,老闆以五具平底鐵鍋,開文火,以手取一團調和過的麵糊行雲流水旋抹360度,呈圓餅狀。待餅皮呈透明狀且邊緣翹起,便將餅皮取出放架上靜置。買到現炊的蟬翼餅皮與絞肉後,洗淨、切菜、攪拌、捲一捲、入油鍋,端上桌。剛好兒子假日返家,全家開心享用。

  兒子問:「餅皮是媽媽做的?」我笑笑說:「當然不是。是跟一位夜市賣潤餅的老闆買的。老闆的助手是印尼人,很健談,邊介紹製作方式,邊靈巧拿麵團在熱鍋上一抹,幾秒鐘就烤出餅皮。每天傍晚五點,都有餅皮出爐。」

  兒子:「媽媽獵奇,發現我沒注意的。」接著問:「也可以包冰淇淋與花生嗎?」恰巧家裡有雲林黑金剛花生,也有香草冰淇淋。雖沒有花生粉,但剝殼,壓碎,陣陣香氣不亞於市售。平鋪餅皮,以銅冰杓挖取冰淇淋,再酌量撒花生粉,加上香菜,即完成傳統甜點。

  廚房一隅的高麗菜與胡蘿蔔,也都是鮮摘的,味甜鮮香,纖維細緻,加上浸泡過的冬粉,炒成一盤繽紛營養的「蔬菜粉絲煲」。

  地主分果園讓我們種菜,常感念於心,尊重原果樹,絲毫不摘取。任由高聳的柿子、桃李、芒果、楊桃、柚子,繼續抽長、開花、結果。迎風吹拂中,綠葉搖曳,花瓣飄落,有的果實未熟即落,落在一畦畦菜圃,化作沃壤養分,益生蔬菜。有的果實成熟於枝頭,常有椋鳥呼朋引伴,也曾見到貓頭鷹在炎夏午後半瞇眼睛轉動脖頸與圍觀群眾對視。

  生態原始的菜園,常有飛行寶石舞姿翩躚,鏡頭捕捉後,我喜歡翻書查閱,辨識樺斑蝶、青鳳蝶、白紋蝶、玄珠帶蛺蝶......。而困擾的群蚊圍攻,買防蚊液才數周便用盡,鄰居傳授自製的秘方。摘取菜園的左手香,洗淨,曬過陽光,米酒浸泡半年,天然防蚊。

  步行三分鐘的菜園,自耕自摘自烹飪,料理後菜梗回歸土壤。提籃入廚,「0」里程;葉梗堆肥,「0」里程。為家人耕耘與烹飪的時光,是一首又一首愛的練習曲。
之二  荷畔攝影師
  我樂於探索生活,常開啟一扇窗,讀到特別的生命劇本。

  位於愛買附近的茄苳路,狹窄蜿蜒,加上車流不息,雖車行無數次,但僅瀏覽茄明里三合院池塘的夏荷,從未停下,靜心欣賞。

  兩年前的暑假,一早載兒子至羽球館練球,行經荷花池,晨光柔和,心情閒適,第一次趨近細看,發現細緻的柔粉各異其趣,忍不住誓約,「五分鐘後見!」

  抵達球場後,沿原路折返,便欣然奔赴天光花影的召喚!

  池塘附近的菜園,有序地種了長豆、青椒、茄子與空心菜。池邊一排榕樹樹蔭濃密,蟬聲嘹亮。停妥機車後,我恣意飽覽。荷花一朵朵各具姿態,有含苞待放的,微幅展瓣的,綻放如皇冠狀,也有花瓣全開後裸呈蓮蓬的,或花瓣垂落的。蜻蜓流連,蝶翅輕歛凝止花托,豆娘穿梭荷葉間,清風吹拂,愉快極了。一抬眼,樹蔭下一位約莫六七十歲的阿姨緩緩打開機車座墊。猜想她正準備到菜畦,將取出鐮刀、鏟子或肥料,但剎那間有些魔幻,只見她從容由座墊下置物空間取出 Canon 單眼相機鏡頭,將摺疊椅旁腳架上的相機鏡頭卸下,俐落安裝。

  我好奇問:「請問您常來攝影嗎?」

  手持鏡頭的阿姨微笑回應:「太陽還沒升起就來了,晨拍荷花。下午想去觀音拍荷塘夕陽!」

  換鏡頭後,她不停連拍、特寫!熱情介紹晨拍荷花的心得,邀我趨近!剎那間再次魔幻,因同一朵荷花透過相機攝影,與我的手機隨拍,截然不同,只見相機裡清晨荷花猶帶晶瑩露珠,曙光灑落花瓣,透過鏡頭的大景深,背景虛化,花瓣顏色飽滿,每一朵彷彿由池塘潛入照片。

  阿姨爽朗打開話匣:「兒子喜歡攝影,鏡頭常換,淘汰的鏡頭不論是焦距50mm的,或是30mm的廣角都還合用。有一天,想是不是可拿來拍拍看,剛開始畫面模糊,很暗,不知怎麼調光圈與快門,主動請教,拉近了母子距離。後來,越學越有興趣,報名市民大學的攝影課,加入社團。拍照真的很好,可看風景,記錄心情,用臉書分享給親友。退休後,原本不知要做什麼,眼神空掉,現在會騎車到海邊拍,到處拍落羽松,來池塘拍荷花,認識志同道好的朋友,生活變豐富,每天開心。」

  池畔偶遇,聆聽阿姨述說一則則攝影故事,像開啟珠寶盒,光澤熠熠。耳畔突然傳來火車奔馳之音,我發現荷塘裡天光雲影徘徊,不遠處的鐵軌有普悠瑪與莒光號,一北上、一南下疾馳著!原本靜靜佇立的荷花,若將火車納為背景,流動的列車賦予荷花律動,照片的層次更加豐富。

  我決定返家,揹起塵封的類單眼。雖然陽光炙熱,但悠閒的心是魔毯,帶我們遨遊。將近三小時,兩台相機晤對一池荷花,盡情捕捉、盡情聊天,純然沉浸在美的感受。
之三  典藏花園主旋律
  校園裡的角落,甚愛聖母園,曾寫其譜寫新詩,描寫四季風貌與教育園丁的耕耘。

  〈典藏花園主旋律〉

在〈四分三十三秒〉靜謐早晨,
旭日穿越蒲葵樹梢,
以燦光的行板頌禱《玫瑰經》。
樹叢間,斑鳩羞怯低飛
    八哥殷勤啄食 
    白頭翁斂翼貼枝
偶爾,喜鵲引吭
   黑冠麻鷺翥然降臨
甦醒難以言喻的希望

立春,緋寒櫻盛烈慶典 
草坪一隅,麥門冬紫晶花穗搖曳
虎頭茉莉香氣湧動
鳶尾虎斑家族黃扇,一叢飛燕,騫翮梵谷畫布
馬鞭草家族垂茉莉,一樹粉蝶,沉浸白色夢境。

穀雨梳灌,
葡萄藤依傍拱門,凝結碧玉纍纍
麻葉小手毬繖形,柔懸成絲絹飛瀑
隔水呼喚細梗絡石旋舞阿姆斯特丹風車
    白水木鏗鏘朗讀夏季紋理。

季節之外,無視落葉趺跌
駐足櫻花樹下,以賞翫雲朵舒卷的眼神環視
橡樹與無花果終止異國流浪,湧現黛綠噴泉
薜荔飛天飄颻綠綢彩帶
鑲掛南洋杉昂然軀幹,抵禦寒冬的浩瀚。

自晨曦氤氳至霞光滿天
琅琅書聲輝映聖母慈顏
恆常
圓鍬墾拓大地如樂章敲擊
書扉如蝶翼翻闔有致。

園丁墾植恰若細雨潤物,
而台下莘莘,思索、振筆,
專注追踪真理的座標。

  2024年12月,詢問總務處是否可在聖母園木框內種植。扛來園藝店的沃土,先填土、整地,課餘與一誠、一平學生,迎著園子裡的桂花香氣,撒下波斯菊種子,每週細心澆水2~3次,期待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