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教育原創課程 -
振聲高級中學與德來修女會

董事長 劉獻堂主教
  德來修女會是雷鳴遠神父,字振聲(Vincent Lebbe,1877年8月19日-1940年6月24日)所創辦,原址設在河北省安國縣城。中國八年抗戰期間雷神父組織救護大隊,服務傷兵。雷神父抗戰期間操勞成疾,病逝重慶。因抗戰有功,名列國家忠烈詞。中日戰爭八年,中國最後戰勝日本,獲得了勝利。但八路軍與國民政府發起內戰,因國民黨軍八年抗戰,兵疲馬倦無意再戰,八路軍趁機壯大起來,兩三年便席捲中國,國民黨兵敗如山倒,退避臺灣求生。

  共產黨為唯物無神論,反對宗教,稱宗教為人民的鴉片。消滅宗教,天主教首當其衝,遭到空前的迫害。先是驅離外籍傳教士,再監禁殺害中國主教、神父、修士、修女和教友。
雷鳴遠神父青年時期
雷鳴遠神父撰寫書法
雷鳴遠神父的墨寶
雷鳴遠神父的墨寶筆跡
雷鳴遠神父與當地兒童們合照
雷鳴遠神父關心教友
  外籍傳教士被驅離後,壯年的神父、修士和修女轉來臺灣福傳。當時臺灣原本只有道明會神父和修女數十位。1950年代神父急增至六、七百餘位,修女增至千餘人。在海外進修的中國神父和修女數百位也紛紛來臺灣福傳,教會大興,道理班日夜不停,到1970年代就增至30萬教友,各種社會事業、醫療服務和教育事業,幼稚園、小學、中學和大專院校都孕育成立。

  我於1961年自歐洲到臺灣服務,先在台東天主教公東高工服務三年,任教導主任兼住校生輔導,兩年後轉到嘉義聖言會創辦的輔仁中學任教務主任,兩年後應教廷大使高理耀總主教邀請,赴大使館服務,成為天主教學校的聯繫主任,創設了天主教學校互助福利基金會,期間與耿文良神父和范景才神父規劃創辦振聲學校事宜。河北省獻縣教區海外46位神父熱烈響應支持,但多數神父在國外寄人籬下,僅能糊口,沒有任何積蓄,心有餘而力不足。我任教公東高工時,神父沒薪資,僅每月零用金兩百台幣,到輔仁中學任教務主任,管吃管住,月薪僅1,000元。

  在振聲服務的神父們所支的薪資都全數歸公,作為獻縣教區基金,起初神父們不認同,但經過溝通後,我很堅持,大家也就接受了。1980年後,大陸開放,教會得以鬆綁,我於1981年9月中訪問大陸教會,可建教堂、辦事業,這筆基金派上了用場,再配上德國「傳信善會」的幫助,獻縣教區建起了雄偉的主教座堂和三百多座教堂,尚有為數可觀的基金支持獻縣教區的福傳工作。獻縣教區李連貴主教和一百五十多位神父和三百多位聖望會修女,其中九十幾位有醫師執照同心協力為福傳努力工作,頗有成效,是河北省「指標」教區,都以看獻縣教區的政策和做法為依據。李主教頭腦清晰,決策清楚,發言有說服力,勇於負責,常代表教會發言,向政府交涉,爭取教會權益。十數年前,香港選李連貴主教為大陸教會的風雲人物。
范景才神父(右)
郭景山神父與學生們合照
以校為家的神父們合照
王彥博神父
神父們共融
劉國強神父與學生合照
  公元2000年,大陸政策更開放,私人可興學,李連貴主教與我共同協商,以教友劉富「裕」和孫守「聰」兩位先生之名義申請辦學。經批准後,學校名為「裕聰學校」,現有小學和初中,學生三千多名。

  近年又買下學校旁的一座旅館,再把教區安養院劃為學校用地,增設高中。獻縣教區從幼稚園、小學、初中和高中一系列的教育設施是教會全國之冠。獻縣東雙坦聖路加醫院是德國MISERIOR善會和我個人資助而成立的,是一座全科醫院,修女醫生三十餘位,外聘專科醫生門診,是一座略具規模的鄉村醫院。

  振聲初創神父們當年年富力強,學校主管都由神父擔任,劉國強神父任教務主任,臧萬祥神父任會計主任、王彥博神父任總務主任,郭景山神父任輔導主任。1981年,我出任新竹教區主教,校長一職就由教友教師承擔。我選為振聲董事長,因教區福傳服務忙碌,很少回學校。2004年10月24日,我屆齡獲准退休,有時間關心學校事務,又因神父們年老多病,幾位神父相繼病逝,最後僅剩我一人。我每週定期住校,關心校務。

  十數年前曾與德來會謝會長、白會長和李會長談及振聲學校與德來會合作經營振聲學校,但幾任會長認為德來會沒人可經營振聲。曾麗達修女任振聲生命教育室中心主任多年,她建議應該與德來會會長與修會諮議會洽談此事才有成效。之後由振聲董事會方秘書純強先生聯繫德來會蔡會長,經商議諮議會成員約定於2020年11月19日洽談有關天主教振聲高級中學和天主教德來修女會未來合作的可能性,會後做了一份備忘錄,確定德來會有意願接管振聲高級中學。五位修女參加董事會,並另派修女到振聲總務、會計、人事等處室服務。

  牧末是獻縣教區海外46位神父和在振聲服務的神父最後一人,年高九十有四,來日不多了,振聲有好的歸宿,我可放心向主說:主啊!現在可放祢的僕人平安去了,因為我看見了祢的救援,即祢在萬民之前早準備好的:安排德來會接管振聲高級中學。(按路二29~31)
2021.10.18聖路加慶日
— 學生作品 —  潘于萱老師指導
參訪四維文物館之後,我想要傳承的是?
廣二善  陳昕怡

我想要傳承的是「名字」
在排灣族的貴族中會取同個名字,而我的族語名字是avu,我想自己後代傳承我的名字的人是個正直、憐憫、幸運的人。
廣二善  王卉玲

我想要傳承的是「溫暖」
常常在自己最難過的時候,朋友的一句關心頓時使我有種歸屬感,不求回報的互相陪伴彼此,希望未來的人們也能相處得如此融洽喜樂。
廣二善  莊雅竹

我想要傳承的是「提前把事情做到完好」
我想讓後人知道早日完成所有事情,並且把東西做到最完美之精神,這樣生活既不壓力又有效果,也不會每天都在彌補之前未完善的事情。
廣二善  林彤璇

我想要傳承的是「善良、勇敢、開心」
勵行這重要的三項概念,才有機會變得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