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人在異鄉,心繫疫鄉 - 14張音樂明信片,致台灣所有戰疫英雄
這是十四位旅外的音樂家獻給台灣所有醫護人員的影片,以十四張音樂明信片飄洋過海傳遞,向堅守家鄉的戰疫英雄致敬。
這段影片由我的學生黃薏蓉發起,薏蓉是本校振聲高中傑出校友,現在是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碩士、聖路易交響樂團第一小提琴手,在五月台灣疫情最艱困的時候,號召歐美及台灣等共十四位海內外台灣音樂家,他們分別來自台灣灣生樂團、法國巴黎歌劇院、英國倫敦愛樂、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美國聖路易交響樂團、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等音樂殿堂,跨越七、八個不同時區,十餘個國家與城市,聯合演奏舒伯特名曲《野玫瑰》,以音樂家們最熟悉的語言 – 音樂,為醫護人員加油打氣,並表達最崇高的敬意與謝忱。
十四張音樂明信片,除了記錄每位音樂家目前所在的國家與城市,也透過文字表達每個人的心聲與謝意,十四張明信片的文字語言,在影片中一氣呵成,其中也隱藏了大家接力完成一封完整書信的巧思,來自我和薏蓉在深夜討論時的靈感。
影片尾聲,曉蘋很榮幸受薏蓉之邀以新詩創作「夏至疫鄉」,傳達音樂家們「人在異鄉,心繫家鄉」的心情,並回應舒伯特《野玫瑰》象徵醫護人員誓守家園,堅韌不摧的寓意。
影片籌備一個多月,於7月16日上傳後,已逾四萬二千多人次觀賞。
轉眼間,薏蓉到美國已十年了!當年高中剛畢業,那青澀的音樂新秀,如今已是站上國際舞台的音樂家,在別人眼中已有相當成就的她,卻依然保有最初的謙遜與純真,這也是我最欣賞她的地方。
薏蓉說:「老師,我真的很感謝你當年鼓勵我寫作,後來我確實也寫了一些文章,雖然我的文筆不夠好,再加上這些年在美國,中文退步許多,漸漸沒有信心,就很少寫了!但我心中還存留著一個三十歲前出書的夢想,希望能將自己這些年的經歷寫下來,或許也能對未來的年輕音樂人有些正面的影響。」我當然百分之百支持她的夢想,我們師生彷彿又回到了十年前暢談寫作的那個夜晚,我和她也約定,日後可以透過 meet 視訊,在線上為她上寫作課,一起討論文章,或許對她三十歲前出書的夢想,能有些助益。跨越時空的距離,這樣暢快淋漓的約定,在我們的心中都埋下了美好的文學種子,期待他日開花結果。
前些年,我們失聯了一段時間,line和信箱都因各自更新過,所以彼此互傳的訊息都陰錯陽差沒收到,在美國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我早晨上班時,在下車前,常在聖母園邊也為在美國的小姑一家和薏蓉禱告,當我告訴薏蓉這一段故事時,聽她在電話的彼端也哽咽住了!而薏蓉說,她常上我的部落格,去看我的文章是否更新了?兩年未更新文章的我,也令她擔心,所以在多年未見之後,我聽見薏蓉的第一聲問候是:「老師,您還好嗎?」感謝主,我們都平安!雖然在這末後的世代,疫情險峻,每個人的生活都變得倍加艱難,但也是因為在患難中,更多的真情得以流瀉,洗滌人心,淨化溫暖我們的靈魂。
而這洗滌人心的溫情,就像薏蓉等十四位音樂家為五月疫鄉的聯合演奏,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台灣最英勇的醫護前線,獻上這一段溫暖人心的音樂與影片,而我也將訴不盡的感謝與敬意同時獻上,以我心中最真摯的,詩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