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長篇 -
疼愛振聲

董事長 劉獻堂主教
劉國強神父、王彥博神父、王智深神父、郭景山神父、耿文良神父、范景才神父、臧萬祥神父
父母愛子女,我們稱疼愛,尤甚是父母生兒育女必須經過撕裂的產痛生出兒女,故稱為疼愛,媽媽很疼你。

成立一座學校,就像母親要經過懷孕、生產、養育、成長,最後獨立成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問題和困難,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是為人父母者最大的挑戰,也影響兒女的一生。

天主教振聲高級中學是怎麼成立的?

一、起因
1961年我到臺灣最偏僻的台東公東高工任教務主任兩年後,赴嘉義市輔仁中學任教務主任,一年後調往教廷大使館,出任臺灣天主教學校的聯繫人。在這期間,每逢假日到桃園鎮成功路天主堂與耿文良神父和范景才神父談一些福傳問題。我們感嘆學生受到升學的壓力,假日還要補習,沒有時間參加主日彌撒,如果我們自己有學校,學生在我們的掌控之下,可自由參加主日彌撒或堂區活動。

耿神父、范神父和我把這種想法向河北省獻縣教區海外的48位神父報告並徵求他們的意見,結果全體贊成,響應熱烈。
二、先天不足
48位神父除耿神父外,皆逃難於外,寄人籬下,沒有經濟能力,耿神父曾任職羅馬國際傳信大學多年,有些積蓄。他願全數捐出作為建校基金。

三、好人好事
耿神父的創校基金用來購買校地,建教室就沒錢了。天主降福保佑,經朋友介紹認識臺北某建築公司張老闆,他願意先建教室,15間,開學後再分期付款,他的義舉使我們感激涕零,更感謝天主大恩。

四、後天失調
經濟問題暫時解決了,但因立案手續費時又費力,是年8月底才批准立案,9月才招生,其他學校已開始上課了,能招到三班男生已很幸運了,但學生素質如何?上課後,部分教師謔稱這些學生是一堆破銅爛鐵。
五、三冠王
開學後月餘,雙十國慶又欣逢國父百年誕辰和總統就職大典,全桃園縣各級學校遊行和校外生活大賽。我振聲三次得總冠軍,三冠王。新聞記者稱振聲為「小軍校」並錄下他們整齊的步聲。

六、點「破銅爛鐵」為金
振聲初創,以「教學認真、管理嚴格」聞名,家長會送藤條作教鞭,學生在校受到責打,回到家父母親還會再處罰一次。初中三年級兩班九十餘名,畢業後參加桃園區聯考,100%考取省立高中,讓人刮目相待,一鳴驚人。
第一屆第畢業典禮
第一屆第畢業典禮
七、國中成立、私校恐慌
1968年,國家推行九年義務教育,讀國民中學免學雜費,讀私立初中要繳學雜費,如一般家庭有數名子女,當然要讀國中,較富裕的家庭,注重子女教育的會選擇讀好的私立初中。因此很多私立初中擔心學生的來源問題。我振聲初創僅三年,當然也憂心,雖然第一屆畢業生表現亮麗,但對現實還有些擔心。

八、報名暴滿
早晨10:00到救國團開會,總幹事余鎮業先生很關心的問我報名情況如何,我答說:我離校時報名已超過500人,三天報名的考生超過1500名。振聲教室不夠用,借桃園高中女生部做考場。

九、樹大招風
國民教育是政府的德政,也是政策,不鼓勵私立初中增班。振聲核准招生六班360名學生,現在報考1500多人,四取一。很多家長望子女成龍成鳳,切望能讀振聲,共同向縣長許新枝先生請願,讓振聲增班;縣長受到選民壓力,答應增為九班,可錄取學生540餘名。

縣教育局和省教育廳負責推行國家教育政策,不准私立初中增班,縣長有選舉壓力,聽百姓的請願准振聲增班;開學後,經縣教育局向省教育廳報學籍,縣教育局不上轉省教育廳退件;許縣長甚為光火親批公文向省教育廳上報,教育廳駁回公文,不准。於時許縣長協同省議員何寶珍和戚嘉銳到教育廳陳情,省教育廳受到議員的壓力,勉強批准了振聲的學籍,但有但書:「以後不能再申請增班」。五十多年,我校只能招收九班450人。
十、私立國中入學方式
入學不能考試,私立初中如何招生;教育主管想出五花八門的奇怪方式,如以距離錄取學生,學校周圍一公里內百分之幾、兩公里的百分之幾,但如何知道學生離校多遠,誰去測量?或國小離私校距離為準,最後決定以抽籤錄取學生。諺語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學校也自有應對方法,只要不落人把柄,督學蒙在鼓裡,大家心知肚明,得過且過,大家都好過。

十一、考北聯
振聲國中畢業大部分考北聯,建中有振聲班、北一女也有振聲班、師大附中等,也有振聲班,很少參加桃園區聯招。武陵為後起之秀,那時桃園高中較佔優勢。

十二、振聲補校
學校有夜間部,有補習班等。我們申請夜補校,省教育廳認為是創舉,無先例可循,命振聲提出計畫:管理、課程、上課時間、和時數、修業年限等細節。三年結業由教育廳命題考試和頒發畢業證書,先試辦三年再做評估。兩屆畢業,經教育廳評估,改稱為夜間進修學校,由學校頒發畢業證書。
十三、進修學校如雨後春筍紛紛成立,振聲有優勢
吳伯雄先生擔任桃園縣長時,臺灣經濟起飛,桃園地理適中,工廠林立,吳縣長談話時說:他一年批准了三百多家工廠,南部大批成年國小畢業生和國中畢業生來桃園工廠工作,經我們調查,90%都願意有機會升學。振聲設校復興路,交通方便,振聲夜補校為優先選擇,學生人數高達三千七百多位,超過日校,全校總人數為七千五百多人,為桃園之冠。
國民教育發展為12年後,又因少子化的關係,進修學校日益萎縮,現在我校僅剩兩百餘名,不免令人唏噓不已。

十四、一粒芥子
天主的國像是一粒芥子,人取來種在自己的園中,它逐漸生長起來,成了大樹,天上的飛鳥都棲息在它的枝頭上。(路13,18-20)振聲起初就是微如一粒芥子,經過風雨飄搖,漸漸長成大樹,在教育界占一席之地。本校同仁等竭力合作,努力不懈,以期達教育之理想。切望各界首長和地方人士及家長多予以指導。

十五、後記
天主教振聲高級中學成立至今55年,我任創校校長達16年,於1981年晉升新竹教區主教,也選為振聲董事會董事長,迄今已四十餘年。任教區主教期間,忙於教區牧民服務,較少回學校。2004年12月4日退休後,每週四天在學校服務,與學校同仁共同努力,同甘共苦,切望把學校辦好。

48位創校神父均已蒙主恩召,榮歸天國,僅剩我一人。歷任董事長第一屆杜董事長寶晉主教,第二屆劉迺仁神父,第三屆段瑞桐神父和第四屆耿文良神父皆蒙主恩召,自1981年迄今,我出任董事長為學校服務。

歷任學校第二任校長劉國強神父,第三任校長孫明軒先生,第四任校長董培能先生,第五任校長鐘進松先生皆蒙主恩召。
第一任校長劉獻堂、第六任校長張湘君和現任校長劉安國仍服務教育工作。

教育服務是一項清高的良心工作,須「全心、全靈、全意、全力」地付出,愛您的工作。(申6,5;谷12,30)願上主祝福你,保護你;願上主的慈顏光照你,仁慈待你。願上主轉面垂顧你,恩賜你平安。(戶6,24-26)「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