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時期因為與兄姐們年齡差距約有十幾歲,所以我根本沒有任何玩伴,反而意外造就了我有深厚的自得其樂與個人獨處的能力,進入高中時期沒多久,家中突然發生巨變,母親因病過世。瞬間失去母親,我從凡事依賴媽媽的十六年,而要開始真正學習獨立去面對生活當中的大小事,因為當時家中每位成員都需要時間和空間,去釋放和接受失去至親的傷心,就像我的父親他那時候依然要工作;也要照顧家庭;又要面對失去人生伴侶的苦,那段時間對大家而言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殊不知等我邁入大學時期,偶然的機會認識天主教信仰,進入教會、接近天主,也醫治了壓抑多年失去母親的傷心和憤怒,更意想不到多年之後在教學現場,這件人生的大事讓自己多了份溫柔、同理,能夠陪伴單親成長或是突然失去至親的學生。
我在大學時期,十分妥善運用跨系所進行多元修課的機會,加上那時也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擔任工讀生以及運用個人打工所存下的經費,然後安排固定在寒暑假,以自助旅行方式遨遊國際增廣見聞之外,也增進自己的美學涵養、各國族群的文化吸收,當然這些經驗也甚至能夠在現在應用於教學場域,其當中的境教與策展創意和教學多元等與時俱進的能量。大學畢業之後,二話不說飛往法國學習,渡過了二年的異國生活,在教會的大搖籃的孕育,自由地釋放自己和各國人士溝通交流和合作,最主要的是完全依靠上主,培養不少我個人面對事情時,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接受計畫跟不上變化的道理;擁有多方角度看一件事情的思考邏輯和開闊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