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生命中串聯出令人悸動的人、地、事、物,不只一份特別的生命禮物,而是一連串,貫透整個人生的生命禮物。
1928年12月21日,我生於一個小農村,小康之家。父母都是虔誠熱心的天主教信徒。自幼受到父母的薰陶,出生後八天內接受了洗禮,成為天主子民-教會的成員。本堂神父取名「獻堂」,聖名「路加」,一生受用。
成為一名基督徒,接受派遣成為「司祭」「先知」「君王」的職務,是天主賦予的使命,參與基督的司祭職。宣傳福音和發展天主的國是一項職務,更是一種崇高偉大的身份,一份特別的生命禮物。
鄉村教育落後,父母送大姐勤修到祁州(今河北安國縣)讀女子師範,開我村女子讀書之先河。師範學校畢業後,立即到易縣教區,進入了義大利的耶穌聖心會做修女。陪送入會需百塊銀元,是我家奉獻給天主一份特別的禮物。
三姐智義和我自小學起,父母就送我倆到獻縣天主堂讀慕華學校。中日戰爭期間,生活極為辛苦困難,還能繼續讀書。1946年戰爭結束。我國勝利,但因國、共內戰,慕華關閉,父母送我倆到北京和天津讀書,能不是一份特別的生命禮物嗎?
1949年國共戰爭,國民政府敗北遷來臺灣。我們一夥人,經青島轉上海再前往香港。最後以難民的身份,經菲律賓總統賈西雅特准,進入菲律賓。進入若石神哲學院,八年安靜的讀書,不受外界干擾,是修道和進修的一段黃金時期。少數的人有這種機會,而我能得天獨厚一份特別的生命禮物。
1956年晉鐸後,僅我一人被選赴羅馬傳信大學深造。三年法律研究所畢業獲得博士學位,正在籌畫到哪裡去工作,在瑞士筃滿賽村巧遇錫質平神父。他是台東白冷會會長,他邀請我去台東和白冷會神父一起福傳。我從未想過,能來臺灣服務。對臺灣一無所知,8月23日共產黨炮轟金門剛過去不久,臺灣時局不穩。很多人勸我留在歐洲,或到菲律賓服務。我決定於1961年8月到臺灣服務,一待就是一甲子。我選擇對了,是一份特別的生命禮物。
初到臺灣便投入教育工作,1963年調到梵蒂岡駐華大使館服務,負責聯繫教會學校、創立福利互助會、召開會議等工作。其間假日常來桃園與河北省獻縣教區耿文良神父、范景才神父等見面閒聊。談及堂區工作,得知教友學生因功課壓力很大,主日不進堂,漸漸與教會脫節,使人擔憂。假如我們自己有學校,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之下接受宗教教育,是很有意義的工作。
起初只是閒聊、空談和夢想,以後把這種構想與獻縣教區海外的40多位神父提起,大家很認同,認為很正確,也可行。我們三人受到了很大的鼓勵。但創辦一所學校談何容易?信賴天主恩佑和降福,「人認為不可能,化為可行」。天主派遣很多恩人和貴人,協助我們創立振聲。
1967年振聲初創,如似一顆弱小的幼苗,她慢慢長大,擴枝散葉,漸漸長成一棵大樹,幾經驚濤駭浪。幸賴天主保佑,平安度過。(路八22-24)
近年來因少子化現象,很多學校面臨減班,甚至倒閉。我校國中部招生爆滿,高中滿額,甚至超收,還有不少備取。全國幾百所高中,我校名列第17名,這不是一件特別的生命禮物嗎?
我擔任振聲高中校長16年,1980年10月24日,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我為新竹教區主教,在牧職24年。當初接任主教職務,發現前任教區主教杜寶晉留下債務四千萬元。2004年12月4日我屆齡退休,我留給教區4500萬。在職期間建新聖堂20餘座,主教府和活動中心,還有一座仁慈醫院。好似天主顯了一件奇蹟,更是生命中特大的禮物。
退休後無職一身輕,有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首先想到獻縣教區於2006年慶祝教區成立150周年,還沒有一部獻縣教區歷史書。我找到一位在獻縣教區服務多年的傳教士貝興仁神父他也在臺灣福傳多年,退休後返回法國。我向他求援,他把Bornet神父的回憶錄600多頁印給我。我如獲至寶,再從大陸方面搜集一些資料,臺灣方面也找到一些參考資料,便著手編輯獻縣教區簡史。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於2006年出版,共415頁。至今2020年為止,這本獻縣教區簡史,是唯一的獻縣教區歷史書。
自1989年10月第一次回大陸探親,見到劉定漢主教,以及不久之前自監獄釋放出的十數位老神父和幾位年邁的修女。大家很努力從事各種宗教活動,但文革時期聖堂全被拆毀,百廢待舉,但主教和神父們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教友也是一窮二白,自顧不暇。教區極待從海外的獻縣教區神父的援助。我很受感動,心想可如何幫助他們?
我晉牧後多次到歐、美訪問,認識一些教會機構。如傳信部傳信善會,德國的MISSIO、MISEREOR和奧地利的傳教會等,都可援助中國教會。劉定漢主教擬定計劃,我幫助他向各善會寫申請信求援。天主感動這些善會的負責神長,自1980年起,多次慷慨的援助獻縣教區,先後建起了200所聖堂和一座宏偉的主教座堂、兩間醫院和數十間診所,訓練了一百多位的醫療修女,培育出150多位神父和300多位修女。一次在日本東京,遇到德國傳信善會主辦人施蒙席,他開玩笑說:劉主教,傳信善會的錢不能全部給你獻縣教區。但之後他又說:沒有別的主教為中國教會求援助啊!天主特別恩待獻縣教區。
自2008年起,新竹磐石高中和桃園振聲高中合作,每年暑期到獻縣教區辦生命教育生活營。修女、教友教師、大專生和高中生都踴躍參加,也引起中國學者和教育界人士的注意。我們有幸把生命教育的概念帶進中國,是一件寶貴的禮物。
我從事教育60年。我為本村建了一所有六間教室和兩間辦公室的小學。獻縣第一中學佔用獻縣天主堂,原耶穌會的哲學院。2000年遷出,我建議劉定漢主教申請繼續辦學校,但政府不許可。但辦學校的事長存留我心中,多次與年青主教李連貴,談及此事,幾間私立學校在縣城興起,如果以教友私人名義辦校是否可行?是否教區可以考慮?李連貴主教找了幾位教友學者和幾位熱心教友共商大計。以教友名義組織董事會申請辦學,因一切合乎政府法令就批准了。建校經費由獻縣教區海外基金籌劃,先辦小學,再成立初中,目前全校已有3000多位學生。這是天主的恩典,一件大禮物。
回顧生命中串聯出令人悸動的人、地、事、物,件件看起來不可能的,但因天主的恩典和保佑,使人認為不可能的,變為可能!(路一37)在絕望中,能保持信心(羅四18),天助自助的人,這就是生命中「一份特別的生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