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篇 -
快樂的根源

文:國一仁  謝妍慧 / 圖:國二信  呂奕璇
服務是快樂的根源,當我們種的服務別人時,我們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服務,能闊展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可以理解別人的需要和培養自己的耐心。
的確,服務是美好的,它不僅僅是一種捨,也是一種得;服務是一位魔法師,能夠化冷漠為熱情,化戾氣為祥和。在這一次的寒假期間,我利用空打去做志工。服務的過程中,我讓自己保持微笑和一顆熱忱的心來服務,絕不敷衍了事,就算志工時數達成了,我還是會利用我多餘的時間去做志工,服務更多人,讓更多人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但曾經的我不是為了服務,那時的我只是為了湊時數而去的,所以是「假服務」。
有一次,我去圖書館,偶然看到一本杏林子所寫的書,其中有一篇我印象最深,那就是《付出本身就是收穫》。內容是在描述杏林子在創辦「伊甸殘障基金會」之初,它猶豫了許久,因為它知道這份工作艱辛不易,又要面對這個複雜的社會,它想:「我能應付新工作的挑戰和壓力嗎?」
他想到當初創辦文化大學的校長也是年齡六十餘,他知道自己可能隨時會倒,但是他還是創辦了一間學校。之後杏林子也創辦了「伊甸殘障基金會」服務更多需要協助的人。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感觸很深,也給我很大的啟發,人不是應該如此嗎?服務大眾,讓大家的心都綻放著如玫瑰般地笑靨,原來「施比受更有福」啊!之後我就不再用敷衍的態度和湊時數的心態去服務,我改用熱忱的心態。感謝杏林子的文章,讓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觀。在社會中也有這樣的人。在每天清晨,都有一群默默服務的人,無論是夏天的酷熱難耐或是冬天寒風刺骨,他們都會每天早起,清掃髒亂的街道,只為了讓我們有乾淨的道路可以行走,他們就是——道路清潔員,他們服務大眾,從不喊累,總是以熱忱的態度來服務,是我們學習和效法的對象。
服務就該保持熱忱、開心的態度去做,不應該是位任何利益去服務,這樣是沒有意義的。如果大家都不吝給予他人,人與人之間「服務」的橋樑林立,世界會更快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