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我固然知道要保有喜樂的心,但要達到又是另一回事了。喜樂的心情對於剛開始被社會化的我來說,不是那麼唾手可得。它需要去追尋,甚至稱得上是一種奢侈的渴求。倒也不是說生活乏味而枯燥,我還是能在大啖美食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在和人談天之間獲得欣喜,徜徉在文字間之時感到愉悅。只是就感覺少了點什麼。我以為自己抓住的越多,心中會越是充實,也與喜樂的距離不再那麼遙遠。但似乎不是那麼一回事。直到前往菲律賓,我才驚覺自己從前追求喜樂的方式似乎都是徒勞。
畢竟我喜歡與人相處,也不排斥出國,透過學校在菲律賓的姐妹校,我與一群同學們前往菲律賓宿霧參加耶穌孝女會主辦的營隊。第一天接受當地學生們的熱情,第二天進行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一切好似與普通的營隊相仿。到了第三天,我們分組分別進行不同的課程,包含烘焙、製作肥皂、寫卡片。這些看似普通的活動,到了下午才展現了真正的價值。輔導的哥哥姊姊們將成品陳列在長桌上,然後指揮我們把各樣東西裝進一包包的物資帶,我這時才知道這些物品是要作為物資發贈的。隔天,我們坐車到一個小小的村落,拿著包裝精緻的小小餅乾盒送給當地的孩子們。途中,我見到一個坐在樓梯上的女孩,她以既渴望又怯弱的眼神盯著我手中的餅乾盒。我招了招手,示意她來拿。她猶豫了一會,從鐵架製的階梯走下,來到我面前。我輕輕提起她的手,把餅乾盒放在手心。她愣了一下,看看手中的盒子,又怯怯地抬頭看看我,然後露出了一抹燦笑。那是如此純真且觸動人心,在那瞬間,好像有一股什麼從我心中湧上來,源源不絕的,有種莫名的溫暖。
那個女孩的笑靨在我心中揮之不去。我們在晚上聚集並分享當天的感動。而回到台灣,我們前往菲律賓的團隊有時會相聚,除了慰問彼此為生活的近況,也討論著要如何將我們在菲律賓對人們關懷的感動要如何傳承給學妹們。在討論的過程中,感受到那凝聚與延續的精神,我赫然發現我已經身在喜樂之中了。不是那般驚濤駭浪的狂喜,也並非建立在許多物質之上,甚至在喜悅中交雜著些許的無能為力,但我卻確實感受到我們當中溫暖且喜樂的氛圍是無與倫比的。更特別的是,如此觸動心弦的喜樂並沒有在轉瞬間消逝,反而在一次次的聚集中,越發茁壯。
老師說快樂和喜樂的差別在於,快樂是一時的,喜樂則是永久的。
對我來說,「快樂」像是一種情緒,而「喜樂」是一種持久的信念。好像越把自己擁有的物質給予出去,內在感到的喜樂越是滿溢。雖然現在我能做到的或許只有帶來短暫的歡喜,但期望有一天,我能在他人的生命中成為一個小小的轉捩點或是契機,讓他們也感到內心深處有一絲波瀾,進而在給予之時擁有喜樂。在愛中接受祝福,在愛中不吝付出,在愛中延續感動,在喜樂中,我知道我的生命也有一點點不一樣了。